截至2023年10月12日,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首个重力辅助二氧化碳驱油试验区3口试验井重新焕发活力,1口井日产油量较试验前翻了6番,另外2口长停井含水率降至60%。这标志着重力辅助二氧化碳驱油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助力
长庆油田CCUS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
长庆油田创新开发思路,转变开采方式,依托科技专项及低渗透油气田国家工程实验室平台,自主探索形成侏罗系边底水低渗透油藏重力辅助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将能量补进去,产量提上来。截至目前,试验区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98万吨,试验井产量较常规井大幅提高。
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占大部分。但随着开发周期的延长,油藏递减快、控水稳油难度大等开发矛盾突显。既要力争老油田稳产增效,又要保证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
长庆油田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紧扣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加快风、光、电、热等新能源业务开发。特别是结合地域新能源优势,持续加大
CCUS技术探索应用力度,精心编制千万吨级CCUS中长期发展规划,先后完成姬塬油田和苏里格气田先导示范区建设,构建起油气业务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
长庆油田创新提出“气顶纵向蓄能压锥、横向平面混相驱油”技术理念,构建起“物理模型+数值模拟”相融合的三维模型,深化“埋存+驱油”双效机理研究。科研人员抛开向油藏底部注水以增加地层能量的传统增产方法,利用油气重力分异的特性,改为向油藏顶部注入二氧化碳的方式,让油气界面整体均匀向下驱替。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二氧化碳从上注入,横向扩散,分析其平面波及动态,搞清楚“二氧化碳去哪儿”的问题;纵向压实,分析油气、油水界面下移情况,预判出“原油在哪儿”的趋势,形成从选井、开井到生产的全流程精细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封存埋碳、驱油增产“双赢”。
“好比一个灌了油的气球,与其不停增加注水量‘逼迫’原油缓慢上升直至溢出,不如从气球口处补充气体能量,形成由上而下的稳定重力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终以最快速度和最高效率实现稳产增产。”
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院长陆红军介绍。新技术初见成效,为油田提高采收率找到了新路径,为油田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