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险情、远程关井,人员各就各位、检测找漏、现场诊断,15分钟排除险情。”4月5日,塔里木油田克拉作业区采气队在克拉2-4井举行1号计量球阀后法兰刺漏应急演练。以往,指挥者是主管,工程师是“配角”。但这一次,采气队破例让工程师邬东辉“客串”主角。
“主管临场通知我指挥的那一瞬间,我有点蒙,多亏新修改的预案一目了然,操作性强,否则很可能会手忙脚乱,达不到今天井然有序的效果。”提到“首秀”指挥,邬东辉有感而发。
因克拉作业区的生产现场拥有诸多生产区域、装置设备以及复杂的操作流程,一张应急操作卡有时不能实现全面覆盖,也就是说,预案的“面”管不到“点”上。比如,站内管线爆裂引发的泄漏和处理装置泄漏不是一回事,两者发生的部位完全不同,但操作卡上没有具体区别。
个性风险具体应对,共性风险统一标准。例如,在处理厂站内的脱水脱烃装置区,6套脱水脱烃装置完全一样,可以共用一张卡。但在处理厂的罐区,各种罐操作各不相同,就有必要细分为几张卡。
实战检验,让预案“褪去华衣”。克拉作业区让模拟演练变成真枪实弹的实战,在实战中检验评估暴露短板,有针对性地补强完善,在现有的“一案一卡”的基础上,开始将应急操作卡内容细化,按照生产区域、装置设备和操作流程的不同,以及现场风险的大小程度,重新制作应急操作卡,使“一案一卡”变成了“一案多卡”。
让“后见之明”变成教训经验。克拉作业区曾经编制过“井口装置及支线刺漏、火灾、爆炸应急预案操作卡”,原来的卡只有一张。在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后,将原卡依据井口、支线、计量支线3个部位分别编制应急操作卡,将一卡变为三卡。
删繁就简,让预案“瘦身消肿”。以前的预案有时只见树叶,不见枝干。演练中显露出了问题:预案看似周全,但因过于烦琐,操作起来反而不切合实际,实战演练中,人员会乱阵脚。为此,删繁就简“捞干货”,原来的预案被压缩成一张流程图,使得内容简明,步骤具体,使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直接依照预案执行操作。
克拉作业区有两个处理厂,都编制过“油气处理站油气泄漏、着火、爆炸应急处置预案操作卡”,原来的卡也仅有一张。经过2015年9月份的一场“实战”后,站内根据生产实际,将原卡按照站内管线、单套装置等不同区域,分为几部分内容,又按照事故是否可控两种情况,一对一制定预案。如今,“油气处理站油气泄漏、着火、爆炸的应急预案操作卡”有7张,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多了,实则内容更具体,更加简洁明快,实用管用。
不抱着一本“老黄历”当预案,“一案一卡”变“一案多卡”,无论应急处置卡制定、桌面推演,还是实战演练、检验完善,所有过程都凝聚员工智慧,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鼓励、支持和引导员工根据岗位风险识别,自己动手编写本岗位安全防范应对措施,能用、好用、大家愿意用,达到了应急处置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