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贵:石化产业的五大投资机会
|
|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小 中
大 】 我要投稿 |
关键词:赵俊贵 石化产业 |
对话人
解树江| 中国能源报总编辑
赵俊贵| 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已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创新不足、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增大等各种考验。在传统石化行业发展增速下降、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要素推动日益减弱和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的新形势下,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重新思考未来石化行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此背景下,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解树江对话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就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行业创新及石化领域民间投资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投资减缓传统产业升级不容忽视
解树江:根据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最新数据,5月份日均成品油销量比4月减少3.81万吨,同比下降1.34%。您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还是短期现象?
▍赵俊贵: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相关产业投资下降,重化工程减少,工程用车使用减少,成品油主要是柴油用量随之降低。同时油品商业投资下降,也体现业内对未来油品市场的一种判断和思考。特别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直接影响未来石油市场的走向,未来石油的使命可能更多是作为原料,而非燃料,这或将是能源结构调整的结果。
解树江:今年以来,中国民间投资增速结束了两位数增长,并出现加速下滑态势,同比增速从去年全年的10%降至今年前5个月的3.9%,创下多年来的新低。石化领域投资情况如何?
▍赵俊贵:从石化联合会最新数据来看,5月份,石油和化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1-5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同比下降16.9%,比前4个月收窄10.6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投资降幅4.2%,缩小2.2个百分点。
总体看,目前石油化工行业投资疲软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但已现降势趋缓的迹象。石油和化工各行业效益分化明显,但整体上保持向好态势。全行业利润下降,主要受上游拖累,炼油和化工利润均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预计二季度中后期,行业利润增长仍将延续这种格局。
解树江:您认为行业投资增幅下降并处于低点的原因何在?是市场原因还是技术原因?
▍赵俊贵:造成目前行业投资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是国际油价处于低位,直接导致上游投资大幅减少;
二是传统大宗石化产品普遍出现产能过剩,许多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同时企业的融资成本、用人成本、物流成本、安全环保成本却刚性上升,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三是企业技术储备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民营化工企业历史比较长的不过30多年,大部分是近10年在化工产业高速增长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资本和技术的积累都很薄弱,使一些项目资金和技术不完全匹配,也造成投资减缓;
此外,新技术产品对市场品牌要求极高,品牌打造也需要时间检验。比如,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生产同一款高档材料,中国企业同时研发成功,价格或许更低,但往往厂商极有可能仍选择具有口碑的跨国公司产品。越高档的产品,对价格越不敏感,对技术和工艺要求更严更高。
我想行业投资下降有结构调整的客观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技术创新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创新对行业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够,甚至可能出现有钱却无处可用的现象。
解树江:民营企业在石化行业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赵俊贵:传统产业的过剩倒逼行业经济转型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当前行业投资下降,我们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束手无策,而要看到石化产业的希望。
一是传统石化产业的改造大有可为。中国不仅是世界石化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中国用30年时间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石化原料产业链,巨大的石化市场潜力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打造世界最优化、最绿色石化原料产业的理由,特别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石化产业仍具有巨大投资价值。
二是石化产业的材料化、专用化、精细化大有可为。随着传统石化行业日益走向成熟,延伸石化产品产业链,高端化、专用化、精细化发展就成为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电子信息、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相应的化工新材料、各种专用化学品相配套。化工新材料等精细化工领域,往往具有批量小、附加值高等特点,非常适合民营企业投资发展。
三是石化产品绿色化环保化大有可为。随着石化产品日益走进百姓生活,更多地从工业原料变成了日用消费品,生产更多安全环保型的化工产品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可以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领域。
四是石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大有可为。中国石化产业发展到今天,上游原油资源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下游石化产品已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国际化经营的趋势不可逆转,只有乘势而上,加快资本走出去步伐,才能拓展中国石化产业石化企业发展的新境界新高度,创造国际投资与合作的新机会。
五是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大有可为。由于历史上的多种原因,中国民营石化化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集约程度不高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产能过剩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为行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历史机遇,适时采用政策、标准、金融等手段,充分运用市场之手的推动力量,改造提升石化行业产业结构,也会创造许多新的投资机会。
解树江:石化行业产能过剩在很多领域都很突出。针对外界关注的行业未来发展是否会重回增长轨道,您认为应该如何去做?
▍赵俊贵:我个人认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还未达到峰值。石化行业目前是结构性过剩而非周期性问题。石油化工在传统行业中是唯一处于逆差局面的领域。今年前5个月,我国有机化学原料进口量达到2402万吨,增幅31.6%,混合芳烃进口量556万吨,增长2.4倍。高端新材料领域进口依存度更高,有的已严重制约我国新产业的发展。
未来如何去改变,我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循市场规律和行业发展规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各自找准定位,破除一切阻碍行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公正的法制环境下,激发要素活力和动力,最大程度释放石化生产力和创新力。
对政府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职能,该管的一定守住法律底线,最大程度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
对企业要坚定信心,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不断形成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动力;
对行业协会要重塑公益之心,切实提高行业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行业的组织协调水平。
客观地说,我国实体经济在转型,与市场经济深度发展相适应的行业管理体制与服务体系等配套软实力建设也亟待重塑和转型,而且可能直接关系中国实体经济转型的成败。
创新与平稳改革并行
解树江: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没有优势产品和特色技术,就会出现问题。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石化行业是否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赵俊贵:企业投资下降是表象,根本原因还是产业结构问题。以目前形势来看,政府和企业切忌急功近利。要想解决石油化工长远发展问题,不是“做手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像中医一样循序渐进进行“调理”。改造完善市场环境,提升产业素质绝非易事,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工人素质的提高、智能化配套设施的建设都需要时间,我们必须把握新常态的新特点,着眼于整体的行业创新与竞争能力的提高,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把稳增长和调结构作为“十三五”行业发展的两大主要任务,把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两大主攻方向,把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作为两大动力。只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中国石化产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解树江: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政府没有实施“强刺激”,而是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油气体制改革受到广泛关注,我们注意到在有关部门的工作安排中,对油气改革用的词汇是“稳步推进”,而对电力体制改革用的却是“积极推进”,这是否意味着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有所不同?
▍赵俊贵:油气资源地位重要、属性复杂、国际关联程度高,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中国的油气体制改革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尊重历史脉络,充分考量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尊重市场主体的改革积极性,切勿简单照搬国外机制。因为我国的管理体制市场体系与国外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条件完全不同,法制监管仍待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和市场条件也并不成熟,生搬硬套有可能“水土不服”。市场经济就是协商化的契约经济,通过沟通协商,利益博弈,寻求最大公约数,是解决市场问题的常态。
和任何领域改革一样,油气改革也一定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出现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关键是要建立利益相关方的法制化协商沟通机制,力求建立最大共识,在理解与宽容中,趋利避害,稳步推进。
|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解树江 |
时间:2016年7月18日 |
浏览991次 |
精彩导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