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雾霾侵城已是全民“会呼吸的痛”,对此,我国大气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强,但效果仍不甚理想。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城市,久经雾霾困扰,如何有效治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能源报》记者就京津冀雾霾治理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他一直关注散煤治理问题并连年呼吁加强散煤治理。
中国能源报:经过4年多的治理,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取得了哪些成效?
姜耀东:从2013年开始,
京津冀地区各部门坚决落实《大气十条》,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治理和能源结构调整、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散煤替代、关停淘汰“散、乱、污”违法企业等有效治理措施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颗粒物的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的比例继续增加、重污染天数继续下降、酸雨的面积去年继续下降等方面。
中国能源报:尽管优良天数比例不断增加,但冬季污染问题改善不大,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姜耀东:从全年看,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正逐渐好转,冬季大气污染问题改善不大的核心原因在于冬季空气污染总量没有显著减少。
一方面,
京津冀目前散煤利用量仍有4000万吨左右,一吨散煤排放污染物相当于十吨以上电煤的排放,将严重影响
京津冀空气质量;
另一方面,钢铁和炼焦产业是河北省最大的工业污染源,是非采暖季河北省大气的第一大污染源。
河北的钢铁产量超过2亿吨,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每年炼1000多吨钢,如按单位国土面积的年炼钢量计算,河北是欧盟的20多倍。这意味着即便河北省单位钢铁产量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欧盟相同,在单位国土面积上,河北省钢铁工业排放出来的污染物总量就会是欧盟的20多倍。
中国能源报:京津冀地区治霾今后应朝什么方向发展?
姜耀东:其它影响
京津冀空气质量的原因,如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机动车保有量、生活方式等等,目前已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治理措施,改善空间已不是很大。因此今后
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应实现精准治理,即重点控制散煤,通过提高非电力行业烟气排放标准来控制河北钢铁和炼焦等产业的污染物排放。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重点有哪些方面?
姜耀东:一方面要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在
京津冀地区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程,加快“禁煤区”建设、限时淘汰燃煤小锅炉,“传输通道”城市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因地制宜制定散煤治理方案,包括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煤,拓宽洗选动力煤市场,推动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物质能;推动电热联动,充分利用工业余热;推动城镇一体化、农村家用电气化和取暖新能源替代,结合扶贫资金使用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
同时,推行非电力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标准。以河北省钢铁行业为例,若烧结烟气排放标准提高至:颗粒物≤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50毫克/立方米,则烧结烟气这个钢铁行业最大的污染源将得到有效控制,河北省钢铁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在现有基础上:颗粒物下降约3倍、二氧化硫下降约4倍、氮氧化物下降约5倍,经测算每吨钢增加的成本仅几十元,占吨钢生产成本约1%。
另外,对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非电力行业企业,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支持、产能控制等多手段予以激励,以提高非电力行业企业环保投入的积极性,加快非电力行业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