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大型能源央企,中海油如何认识绿色发展理念,并采取了哪些绿色发展的举措?
杨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理念指导和有力政策支撑。作为担负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中央企业,中海油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深化改革,通过深耕天然气产业提供更多绿色能源,通过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实现绿色生产,通过科技创新储备绿色技术,打出了绿色发展“组合拳”,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绿色、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记者: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中国率先签署《巴黎协定》并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面对我国碳减排的坚定决心,中海油有哪些低碳发展举措?
杨华:在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并率先签署《巴黎协定》,体现了我国在主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决心和担当。
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中海油多年来深耕天然气产业,在液化天然气(LNG)领域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已成为全球LNG第三大进口商。在进口LNG之外,中海油几十年间下大力气进行国内海域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聚焦深水和高温高压领域,获得了以陵水17-2为代表的超千亿方大气田发现,成功开发了以荔湾3-1为代表的深水气田,为推动我国绿色能源转型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储备。
记者:从长远来看,中海油面对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能源转型等挑战;从眼前来看,持续的低油价也为公司发展改革带来了很大困难。中海油如何在应对困难挑战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杨华:受到宏观经济和油气行业整体形势的影响,公司当前生产经营面临不小的困难,但中海油坚持绿色发展的力度不减、方向不变。公司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实现了深化改革和绿色发展的有机融合。可以说,在公司改革发展进程中,绿色发展不仅没有被忽略,反而成为了助推公司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自成立之日起,中海油就是改革开放的“海上特区”和“工业特行”,也是国企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公司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了七大重点改革专项,共召开15次领导小组会议。其中,通过实施天然气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炼化产业重组、科技体制改革,不仅激发了企业活力动力,还取得了绿色发展的良好成效。具体说来,公司优化天然气业务协调发展机制,不断扩大天然气应用范围、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比重,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天然气支柱产业,助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公司在2015年底推动炼化产业重组,不仅理顺了体制机制、提升了经济效益,还加速推进了公司汽柴油产品的全面升级,较国家要求提前达到国V标准,惠州炼化还预留了升级国Ⅵ的空间,始终在油品质量上不懈努力。在惠州炼化二期项目中,通过深化与壳牌集团合作,不仅让对外合作走出混改新路径,还使得业界领先的OMEGA技术和多元醇技术首次在中国应用,将推动产品品质实现飞跃。
记者:油气产业是传统的高碳产业,中国海油如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实现绿色生产?
杨华:中海油始终秉承“绿色、低碳、清洁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坚持“安全第一、环保至上,人为根本、设备完好”的安全环保价值理念,遵循“事后不如事中,事中不如事前,事前不如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原则,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将环境保护融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公司积极贯彻《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拓宽环境管理内容和范围,实现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的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另一方面,公司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强化所属单位节能减排考核,确保守法达标和约束性指标完成。公司还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并取得实效。
记者:当前,替代能源、新能源发展加快、竞争力提升,对化石能源造成了一定冲击,面对能源行业变革的新趋势,中海油有哪些应对措施?
杨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具有很好的前景。展望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对油气行业保持信心并聚焦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与此同时,公司也未雨绸缪,积极跟踪研究行业趋势,探索构建绿色能源新体系。
当前,公司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构建“产学研”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为构建绿色能源新体系,中海油加强先导创新,持续研究海洋新型能源。重视可燃冰、海洋能、海上核电、氢能制备、石墨烯新材料低成本应用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型绿色能源的相关研究,并积极建设科技研发基地,以支撑先导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孵化。(本报记者 黄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