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首页
资讯 电商 产品 供求 市场 专家库 专题 人物 理事会
招标 文库 媒体 通讯录 推荐 联盟 视频 会展 图片
会员
合作机遇 政策动态 人事变动 科技动态 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天然气·管道储运 物资·装备
工程·建设 非常规资源 替代能源 质量·安全 节能·环保 会员资讯 综合市场快报 液化石油气市场 原油市场动态
汽柴油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供给堪忧 业内建议关注秸秆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供给堪忧 业内建议关注秸秆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    我要投稿
    关键词:燃料乙醇    生物燃料乙醇    
    记者近期在辽、黑、闽等省调研了解到,近年来,一些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上马,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消耗过量玉米库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更多项目陆续投产,以及东北玉米“临储”拍卖大力推进,业内也存在对玉米供不应求的担忧情绪。相关人士建议国家通盘考虑,坚持适度原则,支持企业向以秸秆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转型。

  新上燃料乙醇项目大量消耗玉米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新上的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多在东北、山东等省布局,可大量消耗玉米。记者来到位于辽宁省铁岭调兵山市的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现场看到,存贮、蒸馏等设备已安装完毕,这一项目计划年使用100万吨玉米,于2017年秋季开工建设,现已基本完成。

  不光在辽宁省,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当地的一个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今年10月开工。北安市商务粮食局局长梁安说,这个项目总投资18.2亿元,以玉米为生产原料,年可加工转化玉米92.4万吨。预计建成后,年均营业收入22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8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安排就业600人。据了解,这仅是黑龙江新增的270万吨玉米燃料乙醇项目中的一个。

  记者综合港口、农业等部门消息,包括玉米燃料乙醇在内的东北的玉米深加工项目近年来呈加快扩张态势,有的已投产,有的仍在建设和计划建设中。2017年,东北四省区的燃料乙醇、淀粉等企业的玉米深加工能力接近4000万吨,2018年将达到4600万吨,预计此后还将继续增加。

  一位营口港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这个港口的玉米下海量将为3000万吨,但随着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落地,东北玉米本地消耗增加,预计2020年将减少到2000万吨。

  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统计,2015/2016年度,国内玉米产量2.24亿吨,到2018/2019年度减少至约2.16亿吨,同期的玉米总消费量由于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量快速增加,已由1.77亿吨增加至2.62亿吨。

  基层干部和业内人士表示,燃料乙醇项目是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举措,能够进一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石油资源短缺,低能耗、低物耗的特点符合燃料乙醇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降低国内能源对外的依存度,减少原油的消耗,节约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大气环境,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生物燃料乙醇还能进一步推动粮食转化,带动农民增收,破解农民“卖粮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带动粮食深加工领域的深入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业内担忧未来玉米供应紧张

  在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正在寻求一条在经济上可行、资源上可持续、能同时解决能源和环境双重问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燃料乙醇在交通去碳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乙醇汽油与纯汽油相比,减排超过50%。2017年9月份,我国出台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推行燃料乙醇。2001年起,我国陆续在广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启动生物燃料乙醇试点。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发展燃料乙醇项目有利于提升玉米深加工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如果发展过快、布局不合理,也存在一些隐忧,可能会加剧玉米市场供应紧张等问题。

  “今年东北玉米‘临储’拍卖成交10013万吨,还剩不到8000万吨,预计明年全部拍完。”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这么大的拍卖量,也不见玉米价格往下走,说明需求很旺盛。如果今后国家不对玉米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项目进行控制,玉米市场可能很快从过剩转向短缺。”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集团总经理高世军认为,从2019年开始,中国的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将是“紧平衡”,进入一个正常的由市场主导的平稳发展期。但如果国家推进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将对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艾格农业资深分析师马文峰说,目前来看,玉米“去库存”加大,未来玉米“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比较突出,将带来玉米价格的上涨,这将增加燃料乙醇企业的原料成本,如果在技术和管理上不能全面升级,很有可能出现“建成即停工”的风险。

  “照现在这个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玉米在东北本地消耗,而玉米缺口将主要出现在南方。”厦门建发物产玉米项目经理蒋俊说,这部分缺口可能需要进口来弥补,但目前我国进口玉米每年配额只有720万吨,且仅有一部分投放市场,未来的进口需求很可能会增加。

  生物燃料乙醇产业“与人争粮”的声音一直存在,以玉米为原料的第一代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虽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也有不少人士担心过度使用可能威胁粮食安全。

  宜全局统筹 加大对技术升级

  采访中,业内人士和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从国家层面对燃料乙醇项目加强监管。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生物燃料乙醇可充当中国国内粮食供求的“调节器”,但为防止无序发展,带来“与人争粮”的隐患,必须从国家层面对燃料乙醇生产进行严格监管、审批。从长期看,为避免与粮食安全形成矛盾,燃料乙醇非粮化生产是发展方向。

  鼓励企业进行非粮燃料乙醇项目技术升级。马文峰说,以玉米为原料的第一代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虽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过度使用可能威胁粮食安全,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燃料乙醇企业加快技术升级,从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向以秸秆等废弃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转型,进一步提升纤维素制乙醇的技术。

  据了解,中国国内每年可利用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超过4亿吨,30%即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2000万吨。这些都为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东北一家大型燃料乙醇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可将大量秸秆“变废为宝”、减少焚烧污染,但目前来看,生产成本仍然偏高。她说,企业采用的玉米作为原料,进行乙醇生产的技术比较成熟,大约3吨玉米产出1吨乙醇,按照玉米现价每吨1800元计算,生产一吨的成本为5400元,而按现有企业技术水平,以秸秆为原料生产出1吨乙醇,至少需要1万元以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是一项与环保和碳减排直接相关的技术,不应只靠企业的力量,政府宜进一步制定清晰明确、长期稳定的税收、财政等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加快各方力量的技术集成,尽快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推广。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分享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记者 邹明仲 王建 林超 白涌泉 时间:2018年12月19日 浏览1336次
  延伸阅读
 全球首套铁合金工业尾气制燃料乙醇项目投产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供给堪忧 业内建议关注秸秆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国际石油经济】中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及对石油行业的
 燃料乙醇有望迎来广阔产量增长空间
 燃料乙醇市场空间大 非粮化生产是发展方向
 中科院报告: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年产量已超200万吨
 张晓阳代表:十三五期间 燃料乙醇应由试点转向全面推
图片   ...更多
龍耀中国 福在舍得
腾龙迎福 华彩东方 舍
龙年品沱牌 万家春意浓
全球首艘LNG双燃料油轮
全球整体制造最长塔器装船
中天合创叉车安全预警系统
中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累产
中国石化海南炼化百万吨乙
 【资讯】热点关注  
美国或成全球第二大LNG出口国
川庆测井钻具传输国产切割弹切割套管
气电集团M701F燃机长期服务协议(LTPM
中国矿业大数据联盟成立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例近一成
亚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中企建设的尼泊尔首个电站项目首台机组发电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萨比克有意投资欧美页岩气市场
罗马尼亚已探明天然气可开采9年
沙特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
 【资讯】排行榜  
1
 李汝新同志任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党委书
2
 隋昊同志任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总经理、
3
 刘振宏同志任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总经理
4
 付锁堂同志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咨
5
 “瘦身”应急处置 “丰满”一案一卡
6
 何晨光同志任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总经理
7
 姜鹏飞同志任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总经理、
8
 金彦江同志任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党委委
9
 杨立强同志出任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执行
10
 兰建彬同志任中石油甘肃销售公司总经理、党
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招聘人才  |  法律声明  |  付款办法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石油化工产业协作联盟网 COPYRIGHT @ 2016-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666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资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京ICP备16006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