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年攻关研究,聚合物驱现场试验已初见成效:目前,试验区注入压力上升了1兆帕,井组含水率下降3个百分点,产量呈上升态势,尤其是重点看护的中心井见效明显。”8月5日,
江汉油田研究院三次采油专家何建华说。
江汉油田历经几十年开发,综合含水率达90.2%,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87.4%,但原油平均采收率只有24.9%。对此,该油田优选“试验田”开展新技术试验,对水驱稠油探索聚合物驱,对
热采稠油探索化学冷采,对低渗透中高含水油藏探索脉冲注采,以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神奇聚合物与钙镁离子“化敌为友”
聚合物驱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聚合物,降低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采收率。实施聚合物驱一直是
江汉油田的梦想,但多年来,受制于油藏条件,梦想并未成为现实。
近年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
江汉油田合作攻关配方,研发出一种悬浮微晶聚合物体系,使聚合物由害怕钙镁离子神奇地转变为利用钙镁离子增黏增效,由此打破了八面河油区钙镁离子含量高不适合开展聚合物驱的认识。
但现场注聚仅10天,他们就发现注入设备压力异常高,而井口排量快速下降,第一时间判断为静混器结垢堵塞所致。打开静混器发现,大量的沉积物几乎将管线堵死。分析化验沉积物后,他们发现现场配制条件与实验室内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混配不均匀,局部产生沉淀。项目组改进体系配方和工艺流程,最终解决了结垢问题,确保注入正常。
今年4月,面1区聚合物驱项目进入全面注聚阶段,已累计注入聚合物37吨、增黏剂190吨,井组东部的5口井平均含水率由98.3%降至93%,日产油量由5.2吨升到8.2吨,初步收到较好效果。
让稠油“从慢性子变成急性子”
八面河油田
热采稠油储量为3930万吨,已吞吐3~6轮次,采收率仅11%,但水淹、汽窜等问题开始接连出现,
热采效果和效益越来越差。
“稠油难采因其流动性差,原因主要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过高,必须把稠油的性质变一变。”何建华说,“这有点像改变人的性格,将慢性子变成急性子,需要从内部‘思想’出发做工作。”
他们研制了具有“活性”的自扩散式高分子降黏剂,将极性基团带入稠油内部,打开沥青质、胶质堆叠的结构,削弱重质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稠油降黏。室内评价在室温50摄氏度条件下,浓度为3.5%的降黏剂的动态降黏率达到97%。
目前,这种水溶性降黏剂已实施6井次,有效期内增油超千吨,在40美元/桶油价下投入产出比达到1∶1.1,措施经济有效率达100%。
下一步,他们将积极向胜利油田学习冷采降黏驱技术,优化配方、降低成本,力争早日实现由吞吐向驱替的转变。
脉冲注采让更多的油被水替换出来
坪北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已进入含水快速上升期,其中,SP199井区含水率由2008年的55%升至目前的73%。对此,
江汉油田开展物模、数模一体化研究,攻关脉冲注采技术。
脉冲注采,是通过调配水井注入参数,实现地层流体充分置换,让更多的油被水替换出来,同时优化油井参数,实现压力场、流场均匀调整,达到控水稳油目的。
坪北油田采取注15天停30天的脉冲注采方式,今年以来实施水井120口,覆盖储量1434万吨,核心区域SP199井区含水率下降2.6个百分点,区块日增油4.9吨。
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开展脉冲注采压力传导、剩余油分布规律和矿场动态跟踪评价等研究,持续完善低渗透油藏脉冲注采调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