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老三块’为文10块、文25块、文15块,是
中原油田最早的开发区块,历时41年仍然保持高效开发。让老区块焕发新活力就是要摸对区块开发治理的路子。”文留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所长王库说。
区块开发治理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准剩余油在哪里。技术人员加大剩余油监测力度,对过去的监测资料解释结果进行高精度二次解释,发现区块强水淹的厚油层内还存在中水淹和弱水淹层段。
“厚油层内中水淹、弱水淹及未水淹储量是下步厚油层韵律挖潜与提高采收率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老三块’持续高效开发的保障。”王库说。
面对“老三块”,该厂技术人员将目光瞄向差异化挖潜技术。
文10块:建立耦合调驱新模式
“水井文侧10-53井与油井文10-60井是位于文10块的一个‘一注一采’井组……”10月9日,技术人员正对文10-60井组的耦合调驱技术方案进行讨论。
文10块剩余油分布具有“普遍存在,局部富集”的特点,因井损造成井网完善程度低,形成层间剩余油。加之沉积层内部形成的层内夹层、物性变化等造成优势通道的存在,形成层内剩余油。
为此,技术人员创新应用耦合调驱新模式,对文10块进行深度驱替。调驱封堵前,技术人员对主流线油井进行提液,放大生产压差,对水井低速注入堵剂,引导堵剂深部运移;调驱封堵后,技术人员对次流线油井进行提液,适时放大生产压差,水井提高注入压力,扩大波及体积,进而提高驱油效率,增加储层动用程度。
文25块:应用反向堵水技术
文65-侧29井组位于文25块东北部相对封闭的夹角内,为“一注一采”井组,水淹严重。技术人员对油井文65-侧29井实施高渗带反向堵水,进行韵律段挖潜,上措施后日增油4吨,含水率下降15%,效果显著。
“这类油层的油水分布有一个鲜明特点:底部水淹严重,注入水受重力作用影响,会优先选择向油层底部突破,造成注入水沿油层底部水窜锥进,因而很难波及油层顶部,油井见水后含水率上升快,开采效果差。”文25块负责人胡贤能解释。
为此,技术人员加大技术攻关力度,针对厚油层的渗透率差异、剩余油分布、堵剂的实验室评价和施工工艺设计,创新形成油井纳米凝胶反向堵水工艺技术。该技术利用纳米凝胶颗粒在油井出水的油层外编织一张过滤网,封堵住出水大孔道,解堵未水淹的小孔道。这张网能够实现只把油过滤出来,释放了高含水油层潜力,让老区释放“新”潜能,有效改善层内矛盾,实现控水、治水、增油的目的。
文15块:应用“均衡流线”提液技术
“对油井文15-79井进行放大生产压差提液后,这口井日产油从0.8吨一跃上升至6.4吨,且一直保持稳产。”10月11日,技术人员正在录取文15-79井的生产数据时,难掩激动之情。
相对于其他两个区块,文15块的典型特征为
油藏地层压力低,产出液含水率高。如何实现在特高含水期保持稳产,成为文15块重点研究方向。
技术人员发现,按比例大幅度提高油井产液量,强力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可提高水驱阶段采收率。技术人员进行数值模拟后对
油藏提液时机、提液幅度进行创新研究,首次应用“均衡流线”提液技术。
技术人员根据不同提液方式与生产压差关系,绘制文15块生产压差对应日产液机采匹配图版,根据流场来确定压差,针对不同压差需求,选择相应的提液量和提液方式。单井提液30至50立方米,生产压差在14兆帕以下,选择直径为57毫米的常规螺杆泵。生产压差在14至17兆帕之间,57毫米的常规螺杆泵则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需要进行减载深抽。
今年年初以来,通过建立耦合调驱新模式等差异化挖潜技术的应用,“老三块”综合递减率为-4.03%,自然递减率更是持续下降,实现了高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