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传统能源企业一样,在全球能源革命和我国“双碳”背景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港油田分公司原有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面临重重挑战,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
大港油田顺势而为,依托自身
地热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逆境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截至5月初,公司已构建起以天津为核心、辐射5个省市的
地热业务发展新格局。
内外发力 延伸链条开辟新市场
相较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
地热能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具有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且稳定可靠的特点。
大港油田将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在内外市场同时发力。
大港油田拥有得天独厚的
地热资源。为解决居民取暖问题,早在1980年,北大港地区就开始开发利用
地热资源,自主钻探
地热井23口。2019年11月,随着首口回灌井DG-30B井正式投运,油田迈入开采回灌一体化可持续利用
地热能新阶段。2021年,油田在中国石油内部率先实施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区浅层
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探索开辟出办公区供暖制冷一体联供的新路径。
借助多年积累的经验,
大港油田以勘探开发研究院浅层
地热项目为带动,2023年,建成投用渤海钻探第三钻井公司等4个浅层
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至此,在油区内建成了中国石油最大规模的浅层
地热群,供暖制冷面积达69万平方米。
眼睛既要向内,也要向外。
大港油田从浅层
地热能利用、中深层
地热能开发等多种
地热能资源入手,积极拓展社会民用市场。2023年,以油区为原点,辐射华北、华东、东北等区域,签订8项合作框架协议。
截至5月初,
大港油田在油区共建成
地热项目10个,实现
地热清洁供暖面积达105万平方米,较传统供暖方式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3万吨;在油区外签约项目达13个,
地热市场面积达3000余万平方米。
持续创新 构建完整技术体系
大港油田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
地热业务发展壮大的引擎,着力培育逆势突围的“撒手锏”。
为支撑
地热业务规模化发展,
大港油田集中力量开展油区内
地热资源精细评价及目标优选,攻关大港探区石油废弃井综合利用技术,突破了
地热井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完成了大港探区废弃油井综合利用资源数据库建设,形成了热储精细描述、动态储量评价、水热型砂岩热储回灌以及浅层“
地热+”冷热联供等技术体系。
2023年,大港油区首个废弃井改造
地热井示范工程——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深层
地热供暖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技术人员依托大港探区废弃油井资源数据库,经过多轮筛选,最终选定长停井中5-58井作为回灌井进行改造。此次改造作业是油田首次尝试将废弃、关停油气井进行
地热能利用改造,对比新钻
地热井,节约投资成本18%。
2023年12月18日,
大港油田负责建设的南皮县中深层
地热供暖项目
地热勘查井正式开钻。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取热不耗水,等量同层回灌”技术序列,包含
地热资源精细评价、优质高效钻采灌配套技术、“
地热+”多能耦合智能运营等核心技术,实现
地热尾水100%同层回灌。
截至目前,
大港油田具备了涵盖
地热勘查与资源评价、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运维管理“五位一体”的
地热全产业链技术能力,培养出一支跨学科的强大科研团队,
地热开发利用走在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高效运行轨道上。
管理升级 “人工+数智”双护航
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地热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大港油田在拓展
地热市场的同时,持续推动管护升级,实现“人工+数智”双护航。
为提升供暖(制冷)运维质量,
大港油田地热开发公司成立了
地热开发利用及运维管理的专业队伍。这个公司运维岗员工冀长滨介绍说,每到采暖(制冷)季,他们会及时关注室外温度变化,科学调整出水口温度,每天对设备、压力表等重点部位巡检10次,遇到恶劣天气还会增加巡检频次。
为了实现高效管理,
大港油田地热开发公司积极探索
地热项目数智化运行管理新模式。2023年11月,创新研发的
地热调度管理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平台包括设备监控、工艺监控、数据管理、报警管理和报表管理五大功能,覆盖2023年投产运行的4个
地热清洁供暖项目。
在
地热场站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该系统可对生产运行调度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本地调控、自动控制、数据信息全方位覆盖以及故障报警快速定位,推动
地热运行管理迈入数字化标准化轨道,减少了人工和系统运行维修成本。
地热调度管理平台上线后,首个供暖季试运行效果良好,目前已向其他
地热项目推广应用。运维人员正在配合检修保养热泵机组,做好各新建浅层
地热能源站系统的全方位调试,确保在夏季制冷中再建新功。
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大港石油人披荆斩棘,叫响“石油
地热”品牌,谱写能源保供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