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02104井经过酸化,目前日产油12吨,不含水,自喷生产,真是太棒了。”11月16日,在
西北油田采油二厂TH102104井观察油井生产情况的开发研究所技术员孙博闻兴奋地说道。
由奄奄一息的“病危井”变成“产油大户”,是该厂地质、工程人员合国“把脉会诊”、“对症下药”、精准施治的结果。
TH102104井位于塔河十区T708断裂南部,2016年2月
酸压完井后自喷生产,累产原油2.1万吨,2019年油井高含水后注氮气压锥无效,变成医治无效的“病危井”。
“我们要加强地质、工程联合攻关,找出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面对低油价冲击,开发研究所所长梅胜文、副所长张世亮带头向这一难题发起进击。
地质、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头脑风暴的联合会诊,认为是由底水沿优势通道锥进造成该井生产高含水,决定实施淀粉胶堵水。2020年5月对该井实施堵水作业后生产无明显改善。第一招失败了。
“我认为该井堵水无效的原因是区域油水界面整体抬升,位于同层位的邻井TH10290CH、TH10264CH井先后水淹,而同样注氮无效的邻井TH10249CH井侧钻至顶部后自喷生产日产油25吨,我建议TH102104井上返
酸压。”措施排查会上,油藏技术员王栋提出建议。
经过集中研讨,决定实施第二招上返
酸压,打水泥塞至5800米,封堵水淹层位,
酸压打开上部储层。
首次挤堵后探得塞面5913.5米,打塞失败,技术人员分析该井近井储集体发育规模大,水泥漏失导致打塞失败。
二次挤堵吸取首次打塞失败的教训,采取井筒伴液填砂为后续水泥堵剂“填缝架桥”措施,打塞后侧吸水,泵压由5兆帕升至12兆帕后走平,不满足
酸压作业侧吸水压力高于25兆帕的标准。讨论决定进行吸剖测试,结果显示塞面附近吸入大,疑似塞子不实,存在通道与原储层沟通,为保证
酸压施工效果,决定实施第三次打塞。
三次打塞后,侧吸水泵压由0升至22兆帕走平,依然不满足
酸压作业对塞子的要求。
是继续按原设计实施第四次打塞还是认为塞子结实对上部储层实施酸化成为摆在他们面前两难的选择。
经过充分讨论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塞子是实心的,测吸水不合格是上部储层发育造成的,于是决定对上部储层实施酸化,改善近井通道。
经过酸化治疗,TH102104井终于起死回生。另外,该井由
酸压变酸化,节约施工费用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