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48.5万台,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16%。今年前7个月狭义乘用车零售下降8.8%。”近日,在乘联会月度市场研讨会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享了7月的车市销量数据。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车市情况,前5个月车市一直在低迷和下滑的泥潭中挣扎,6月销量的突然增长,也让不少人似乎看到了车市重整旗鼓的希望。但事实却给了他们一个不小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7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8万辆,同比下降4.7%。一直作为销量“定海神针”的新能源汽车首次出现销量下滑,这显然出乎人们的预料。
在
燃油车和
新能源车销量双双下跌的时刻,中国汽车市场的总体情况究竟怎样,未来汽车市场还将出现哪些大的变化,下个月乃至全年的销量走势将会如何?针对人们关心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和专家。
“国五转国六”透支市场销量
在“小阳春”持续了短短一个月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再度进入下行期。在业内人士看来,出现这样的销量拐点,与6月“国五转国六”的销量冲刺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年4月开始,受“国五国六切换”的影响,全国多地的汽车厂家和经销商通过促销、降价等方式处理国五车型。尤其是到了6月,价格战越发激烈起来,不少经销商国五车型的优惠力度提高到5万至10万元,更有经销商推出了“买一辆车送一辆车”的活动。在这样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刺激下,市场掀起了一阵购车热潮,也让6月的车市销量出现了少见的增长。
“虽然6月的销量喜人,但是这种增长显然不具备参考价值。”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志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长远看,厂家不可能一直降价促销,因此6月销量的增长属于‘透支型’的增长,接下来几个月的车市销量可能都不会太理想。”
崔东树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随着“国五转国六”热潮的退去,车市将呈现出“休养生息”的状态。在他看来,6月的促销尽管效果直接且明显,但是对经销商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对品牌形象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厂家和经销商在7月均以回收促销和稳定价格策略为主线,以期维护品牌形象。
不过尽管透支效应明显,但是7月车市的零售表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这样的表现归功于销售和需求两个方面。
在销售渠道层面,经销商将6月的部分数据结转到7月以平稳完成零售指标并将部分地区库存车延期销售,让零售多了一些活力。另一方面,由于补库国六车型等因素拉动,7月产量同比下滑状态也在逐步改善。部分持观望心态的消费者会在国六正式实施后开始购车。
新能源车市陷入“断奶”阵痛
如果说传统
燃油车的销量下滑与6月的销量透支有关,那么新能源汽车出现首次下滑的主要原因则是补贴政策的调整。长期以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政策市场,大多数消费行为都是建立在补贴之上的,政策导向远大于市场导向。补贴调整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难免会出现阵痛。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下降与需求、政策、
燃油车价格的提升都有关系。”谈到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的原因,中汽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和记者提出三点原因。
他认为,6月是旧补贴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月,很多消费者都希望在最后的过渡期抓住红利,因此导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购车需求提前释放。从数据不难看出,6月
新能源车处于高增长态势,而这样的高增长也导致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压力很大。
与此同时,新能源补贴新政的发布让购买门槛有所提高。“虽然不少企业都表示补贴新政落地后,不会让消费者的利益受损。”许海东解释称,执行新的补贴政策后,有不少车型的落地价格提升,导致很多潜在购买者持币观望。
6月的国五国六切换期间,让很多厂家将国五车型低价出售,此时国五车型的性价比相对较高,从而致使很多想买
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转向购买国五车型,
燃油车的冲击同样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随着新能源增长‘神话’的破灭,车企应该意识到不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就一定可以卖得出去,甚至卖得好。”刘志超直言,“工信部目录的‘造车新势力’数目超过600家,其中绝大多数都将会在补贴退坡之后逐渐丧失竞争力。”
事实上,除了蔚来、小鹏、威马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车企外,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还在为“解决交付”和“解决产能”等问题发愁。随着补贴的退坡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生变,这些车企的运营亏损将会大幅增加,“失血”的速度将会加快,汽车市场将进入洗牌期。
车市淘汰进程提速
7月是今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从数据上看,各个品牌的销量表现基本延续了上半年的状态。其中豪华品牌7月零售同比增长24.3%,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表现不佳,分别下降了4%和13.5%
“在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7月车市呈现出高端车好于低端车、进口车好于国产车、高价格车好于低价格车的特征。”刘志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受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影响外,与“豪华品牌与进口车在国六切换上比较顺利,而自主品牌短期内仍存在较大压力”的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事实上,随着“豪华车价格下探到合资品牌产品,合资品牌产品价格下探到自主品牌产品”的情况日益增多,中国车市销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受“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国五国六车型切换加速”等政策的影响,技术底子薄弱、市场渠道欠缺或品牌力较弱的车企面临着极大考验。刘志超认为:“对这些品牌来说,接下来几个月无疑是最后的机会,如果把握不好,随时可能掉队或被淘汰。”
其中,压力最大的莫过于自主品牌。过去,自主品牌曾靠着SUV车型和新能源汽车的“两条腿”取得快速增长。但是如今SUV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情况都非常不理想。
数据显示,7月已经连续数月销量下滑的SUV市场开始由负转正,同比增长了6.4%。不过,当月自主品牌SUV销量仅为32.7万辆,同比下降了10.6%,中国品牌在SUV市场的占有率跌破50%。
“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正向SUV市场大举进攻,如果自主品牌不能提升产品品质,那么失守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多。”刘志超表示。
从去年开始,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纷纷开始“SUV战略”,而合资品牌更是频繁推出各类SUV车型。相比之下,一些自主品牌在尝到SUV发展的红利后“不思进取”,没能继续探索高端SUV市场。这一失误让很多自主品牌如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刘志超认为,虽然自主品牌在这些年有不小的进步,但其发展仍存在不小的隐患。“过去提到自主品牌人们想到的是廉价和低品质,如今提到自主品牌人们想到的只有SUV和纯电动汽车,这样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健康的。”
虽然市场销量下跌、淘汰进程加速,但崔东树认为,随着8月新车上市潮的到来,车市零售有望逐步回暖。同时,随着老款
新能源车清库退出市场,新出的电动车性能普遍增强,预计
新能源车市场后续会逐渐增长。
不过,他还是为车企敲响了警钟:“总体来看,下半年的汽车市场将以调整、恢复为主,车市回暖时机仍未到来。” 崔东树表示,在存量市场阶段,优胜劣汰的车市淘汰赛将加速上演,实力较弱的品牌仍然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