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将炼油装置副产气体
稀乙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乙苯,应用于多家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3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近日,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团队陆续收到多家企业反馈,采用
稀乙烯增值转化高效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的装置均运行平稳,经济效益明显。该项技术由上海院牵头,洛阳工程、石科院、青岛炼化等单位合作开发,研发团队在深入一线了解技术性能及企业需求的同时,继续对催化剂及工艺流程进行研发和优化,以期开发出选择性更高、二甲苯含量更低的
稀乙烯制乙苯技术。
上海院牵头开发的
稀乙烯增值转化高效催化剂及成套技术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少、能耗和物耗低、乙苯产品纯度高、二甲苯含量低、运行周期长、“三废”排放符合环保要求等特点,对提高炼厂的经济效益、拓宽乙烯原料来源及降低乙苯产品的生产成本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该技术已获许可并应用到多家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显著。系列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6项,形成中国石化专有技术5项,并于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炼油厂催化裂化、深度催化裂解等装置中产生的副产气体多达上千万吨,其中
稀乙烯占10%~35%。由于缺少经济高效实用的利用方式,很多企业将其作为低品位燃料气直接烧掉,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造成污染。
为充分高效地利用
稀乙烯资源、满足企业节能降耗需求,上海院与兄弟单位通力协作,创新低苯烯比烷基化、低温烷基转移节能反应工艺及高效热集成技术,使得设备可以适应多种
稀乙烯原料,不用严苛的原料精制,就能够生产高附加值乙苯产品。
他们攻克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及乙烯回收率等多个关键难题,开发出超长稳定性及低苯烯比高效苯与
稀乙烯烷基化催化剂和低温高活性二乙苯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并通过集成的动力学控制的床层分段技术和高效脱杂分离新技术等,开发出低苯烯比
稀乙烯制乙苯催化剂,实现在多家企业的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扩散性能,在维持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指标基础上,大幅降低了乙苯生产能耗,烷基化催化剂使用寿命超过3年,烷基转移催化剂使用寿命在7年以上。
工艺方面,他们创新选择性预处理及高效反应分离工艺,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物耗、能耗大幅降低,乙烯总回收率在96%以上;集成创新节能和大型化成套技术,适应多种
稀乙烯原料,增产高端产品。
稀乙烯增值转化制乙苯高效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的各项运行指标均超越国内外同类技术,整体水平国际领先,为我国炼油化工企业降本增效、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