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首页
资讯 电商 产品 供求 市场 专家库 专题 人物 理事会
招标 文库 媒体 通讯录 推荐 联盟 视频 会展 图片
会员
合作机遇 政策动态 人事变动 科技动态 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天然气·管道储运 物资·装备
工程·建设 非常规资源 替代能源 质量·安全 节能·环保 会员资讯 综合市场快报 液化石油气市场 原油市场动态
汽柴油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小颗粒构筑提质增效大格局 从炼油系列催化剂研发看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跨越式发展
小颗粒构筑提质增效大格局 从炼油系列催化剂研发看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跨越式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    我要投稿
    关键词: 催化剂研发 跨越式发展
   石油炼制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提供了90%以上的交通运输燃料和化工原料,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加工工业之一。而炼油工业除常减压、焦化等少数几个过程外,80%以上的过程为催化反应过程,催化剂成为实现原油高效转化和清洁利用最经济、最灵活、最有潜力的关键核心技术,是炼油技术进步最活跃的领域。

  中国石油年炼油能力已接近2亿吨,催化剂年使用量约7万吨。但在“十二五”之前,中国石油除了在催化裂化催化剂和硫黄回收催化剂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外,其他重要的炼油催化剂研发还处在起步阶段,高水平炼油系列催化剂的开发成为制约公司炼油技术进步、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瓶颈。




  快速突破催化剂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系列催化剂,消除瓶颈、补齐短板,建立完整的炼油技术链条,尽快形成中国石油炼油业务的新优势,全面提升中国石油的炼油技术水平,成为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

  历史是何其相似,新中国成立之初,炼油工业处于一穷二白的起步阶段。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石油部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了自主研发催化剂的大会战。炼油催化剂成为我国炼油工业的基石,其中生产高级航空汽油的硅铝小球催化剂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名副其实的“争气剂”。

  如今,炼油工业面临原油重质劣质化、过程环保绿色化、产品清洁高质化等严峻挑战。针对这一紧迫需求,科技管理部会同炼油与化工分公司通过顶层设计,组织大团队、集中大投入,全面布局重要炼油系列催化剂的研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承担行业技术创新责任的目标,于2010年适时启动实施“炼油催化剂研制开发与工业应用”重大科技专项。专项由石油化工研究院牵头,兰州石化、抚顺石化、西南油气田和中国石油大学等26家单位近700名科技人员进行为期4年的协同创新,重点攻关。


  “十二五”期间,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以催化裂化催化剂成功拓展海外市场、汽柴油加氢系列催化剂全面支撑油品质量升级等为代表,自主创新的技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石油在炼油催化剂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带动催化新材料、催化反应过程和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全面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大科技人员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向集团公司党组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攻克了56项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了六大类、21个系列52个品种的催化剂新产品和8个品种的催化新材料,开发出5个工艺包,申请专利154件,认定技术秘密67项,催化剂累计生产销售超过9万吨,在54家企业的111套工业装置上实现应用,新增效益20亿元以上,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集团公司一等奖4项。

  催化裂化催化剂研发继续保持优势,开发出重油深度转化、提高汽油辛烷值、多产丙烯等四大系列17个牌号的新型催化剂,在国内外50余套装置工业应用,并成功进军海外高端市场。硫黄回收系列催化剂在国内外34套工业装置得到应用,为装置达标排放和节能减排做出新贡献。汽柴油加氢催化剂在20余套汽柴油加氢装置成功应用,成为中国石油汽柴油质量升级的主体技术。


  加氢裂化和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剂研发取得突破,成功实现工业应用,填补了中国石油在该领域的空白。开发的高性能NaY分子筛、低成本合成β分子筛等催化新材料成为高性能催化剂开发的基础。催化裂化及加氢催化剂生产成套技术攻关取得成功,集成开发出5万吨/年催化裂化催化剂、5000吨/年渣油加氢催化剂和1000吨/年非负载加氢催化剂生产技术工艺包,为公司炼油催化剂业务发展和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持续攻关,提高了石油化工研究院炼油催化剂创新基地和兰州、抚顺两个催化剂生产基地的研发生产水平,催化、重质油加工、清洁燃料生产三个重点实验室和催化裂化催化剂与工艺、加氢催化剂与工艺两个中试基地的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专项攻关培养和凝聚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服务优、勇于奉献的创新团队,他们已经成长为中国石油炼油技术进步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是公司发展的宝贵财富。

  进入“十三五”,面临低油价成为新常态的挑战,炼油催化剂的研发在满足更高标准油品质量升级、炼油产品结构调整、提升重油加工水平、做大做强做优公司催化剂产业需求方面,将重点开展基于“分子炼油”理念的催化剂结构设计、纳米化功能化新材料开发、高效低耗催化剂清洁生产技术等研究工作,使炼油催化剂开发实现技术模型化、平台化、成套化,满足集团公司炼化技术发展需求,推动中国石油炼油催化剂业务总体水平比肩国际一流,具备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亮点技术

  1 汽柴油加氢系列催化剂

  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大学联合开发了催化汽油预加氢催化剂、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等9个牌号汽油加氢系列催化剂,形成了DSO和GARDES汽油加氢成套技术,实现了汽油深度脱硫、降烯烃和保持辛烷值,已在公司的13套装置应用,占同类装置的54.4%,支撑了中国石油汽油质量升级。PHF和FDS系列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在10家炼厂13套装置成功应用,为公司柴油质量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满足国家第四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渣油加氢催化剂

  重大专项项目组成功开发了孔结构灵活调控、活性金属非均匀分布等6项关键技术,攻克了适合渣油大分子扩散的特种大孔道载体制备难关,设计并研制出分别具有梯度孔、双峰孔、通畅孔、集中孔特色的4大类12个牌号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剂;实现了多种催化剂功能的优化级配,最大化发挥了催化剂脱硫、脱残炭等功效,已在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渣油加氢装置上成功完成工业应用试验,保障了装置的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中国石油在渣油加氢催化剂领域的空白。

  3 硫黄回收催化剂

  硫黄回收是将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转化为单质硫,实现变废为宝保护环境,是炼油、化工和天然气净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西南油气田公司研发出了4种类型9个牌号的系列硫黄回收催化剂,开发形成了常规及低温克劳斯、有机硫水解、硫化氢选择性氧化、克劳斯尾气加氢水解等技术,整体水平国内领先,优势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在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独山子石化公司、广西石化公司等企业的34套装置实现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

  4 加氢裂化催化剂

  加氢裂化技术是唯一能在重油轻质化的同时直接生产车用清洁燃料和优质化工原料的工艺技术。

  石化院开发出了活性稳定性好、中间馏分油选择性高、异构性能强的PHC-03加氢裂化催化剂,在大庆石化12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成功实现工业应用,液体产品收率达到99.37%,与柴油和航空喷气燃料收率相比提高3%,柴油凝点低5摄氏度,尾油BMCI值低2个单位。该催化剂的成功开发及应用填补了中国石油自主加氢裂化技术领域空白。

  5催化裂化催化剂

  石化院在国际上提出了正碳离子“晶内产生、晶外传递、表面裂解”的重油催化机理新观点,成为高水平催化剂设计的理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Y型分子筛结构二次修饰技术、ZSM-5活性恢复、重金属涂层捕集等关键技术为核心,显著提高了催化剂抗金属能力,开发出了重油高效转化、提高汽油辛烷值、多产丙烯等系列催化剂,在国内外50余套装置得到广泛应用,并成功进入北美高端市场,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以上,使中国石油自主技术生产的产品比例提高到92%,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6 催化新材料

  为进一步提高NaY沸石工业生产技术中产品结晶度和硅铝比,中国石油依靠自主研发的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针对高硅NaY分子筛性质特点,通过营造“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技术方法,开发出具有晶化时间短、结晶度高和较高硅铝比的高性能NaY沸石合成成套技术,满足了生产高性能催化材料的生产急需,以此为原料生产的分子筛活性组分在LDO-75、LDO-70等19种工业催化剂中获得大面积成功应用。此类材料的成功开发为今后研发系列新型催化剂奠定了材料基础。

  权威点评

  世界分子筛催化剂研究的一大进步

  制备介孔分子筛是分子筛研究科学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国石油通过控制缺陷位来追踪研究二次孔体系的形成、发育,是一个原创的新方法,并且这一方法有可能应用到不同分子筛材料的研究中。基于对分子筛结构和化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由石化院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将发明的这一造介孔的新理念成功地付诸实践,取得了优异的催化效果。我对此深表赞赏,不仅因为其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而且还因为其充分的基础科学价值。这是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实际解决方案的一个鲜明例子。此外,这一有影响力的工作对于学术界和工业界已超过50年的、很成熟的研究体系也是一个贡献和补充,必将对介孔分子筛研究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主任Valentin Valtchev;英文翻译)

  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创新支撑油品升级

  生产清洁车用汽油以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是改善我国大气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支撑石油加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技术。通过“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攻关,中国石油针对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要汽油调和组分的这一国情,独创了兼具深度脱硫、降低烯烃含量和保持产品汽油辛烷值三种功能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成套技术。特别是炼油催化剂,支撑了我国油品质量从国Ⅲ标准到国Ⅳ、国Ⅴ标准的升级,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做出重要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工程院院士
付贤智)

  集中攻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石油石化重组后,中国石油下游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炼油催化剂领域,公司及时做了全面部署,并组织了“炼油催化剂研制开发与工业应用”重大科技专项攻关,集中国内外科研力量,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产品及催化剂生产技术。通过专项攻关,我们培养了一支成熟的、专业的科研队伍,以及一大批专业技术骨干,涌现出各个催化剂领域的专业带头人。在催化裂化、硫黄回收等催化剂优势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加氢催化剂领域我们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催化剂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工业应用的汽油加氢催化剂和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石油炼油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专家
门存贵)

  创新感悟

  勇往直前追梦蓝天

  10年来,中国石油全力推进自主创新,重点攻关汽油质量升级技术。石油化工研究院汽油加氢催化剂研发团队面对油品升级的紧迫性,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凭借忘我工作、拼搏进取的精神探索创新之路,无数个鼓舞人心的画面仍历历在目。研发团队牺牲无数个节假日,加班加点奋战在催化剂研发、生产及装置开工现场,几位80后年轻骨干抛家舍业,坚守在多个工业装置开工现场4个多月。

  中国石油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改质技术不断进步,由单一加氢脱硫催化剂发展成为预加氢、加氢脱硫、后处理、辛烷值恢复等9个牌号加氢脱硫改质系列催化剂,形成开发—应用—推广—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构建了灵活、高效的国Ⅳ/国Ⅴ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平台。加氢脱硫改质系列催化剂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汽油加氢催化剂研发团队)

  基础创新增实力
内扩外拓树品牌

  中国石油是我国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摇篮,曾填补了许多国内空白。

  催化裂化催化剂技术一直是集团公司炼化业务的优势领域,“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两获国家奖。面对荣誉,石油化工研究院催化裂化催化剂研发团队没有故步自封,而是瞄准世界技术前沿,以理论创新为突破口,并以“市场是检验技术的重要标准”为衡量手段;依托炼油催化剂重大专项,形成了几大系列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新产品,并首次进入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亚太、欧美市场,标志着中国石油研发出了能够比肩世界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技术创新取得巨大成功,离不开集团公司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门存贵等跟踪专家的悉心指导、兰州石化等企业的密切配合,以及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单位攻关团队的努力,都是催化裂化技术获得突破的重要保障。(催化裂化催化剂研发团队)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分享到 
来源:中国石油报 时间:2016年5月10日 浏览2454次
  延伸阅读
 
 
 
 
 
 
 
 
 
 
 
 
 
 
 
 
 
 
 
 
图片   ...更多
龍耀中国 福在舍得
腾龙迎福 华彩东方 舍
龙年品沱牌 万家春意浓
全球首艘LNG双燃料油轮
全球整体制造最长塔器装船
中天合创叉车安全预警系统
中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累产
中国石化海南炼化百万吨乙
 【专题】热点关注  
探索“十三五”能源转型的六大路径
墨西哥为何复制不了美国页岩气的成功
原油市场距供需平衡仅“一步之遥”
《2016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发布
中国内贸船用油市场日渐式微
英国脱欧影响初现 能源企业处变不惊
供需失衡缓解 下半年油价还能攀多高
沙特阿拉伯究竟真正有多少石油储量?
中石油拉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引擎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专题】排行榜  
1
 煤改气:煤炭大市的实现选择 临汾能源转
2
 小颗粒构筑提质增效大格局 从炼油系列
3
 沙特阿拉伯究竟真正有多少石油储量?
4
 赖茅·世界羽联合作纪念酒全球限量发布,开
5
 煤炭主产区去产能进入全面执行期
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
7
 停牌引发374亿收入夭折 汉能薄膜201
8
 英国脱欧影响初现 能源企业处变不惊
9
 论应对低油价的持久战 对中国石油天然
10
 全球煤炭业现危机 美大煤矿破产潮起
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招聘人才  |  法律声明  |  付款办法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石油化工产业协作联盟网 COPYRIGHT @ 2016-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666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资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京ICP备16006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