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首页
资讯 电商 产品 供求 市场 专家库 专题 人物 理事会
招标 文库 媒体 通讯录 推荐 联盟 视频 会展 图片
会员
合作机遇 政策动态 人事变动 科技动态 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天然气·管道储运 物资·装备
工程·建设 非常规资源 替代能源 质量·安全 节能·环保 会员资讯 综合市场快报 液化石油气市场 原油市场动态
汽柴油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然气成为主体能源还差什么
天然气成为主体能源还差什么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    我要投稿
    关键词:天然气    主体能源    
    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显著加快,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成为此次经济快节奏转型的重要推手。危机之后的2009年世界各国齐聚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此次会议上各国政要普遍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是应对虚拟经济过热,防止系统性风险再现的重要手段。具体到发展领域,各国一致认为应将低碳经济作为切入点。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在此形势下,低碳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被推至风口浪尖,天然气由此迎来重大发展转机。

  「天然气是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人类社会的终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但天然气是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能源转型历程漫长,任务艰巨,距离可再生能源主导能源需求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化石能源依然在一次能源需求中占据主力地位。既要追求低碳发展,又要兼顾化石能源主导能源需求的现实是新形势下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天然气作为低碳化石能源,在此转型大潮奔涌中的比较优势正在一步步凸现出来。较之煤炭,天然气具有无可比拟的低排放优势,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基本不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的氮氧化物比煤炭低60%,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煤炭低50%;较之石油,天然气具有商业开采历史短,资源潜力更大的优势,2005-2015年10年间全球天然气证实储量年均增长1.7%,高于石油证实储量的增长速度。2015年全球证实储量186.9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53;较之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具有产业链完整、技术稳定、市场发育成熟的特点,现阶段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完全可以担当能源转型大任。

  鉴于天然气的综合比较优势,各个机构对未来天然气的战略地位均持乐观估计。埃克森美孚和BP两大跨国石油巨头近期先后发布了到2040年的能源展望,对未来全球能源需求规模和结构进行了系列预测,对天然气需求均持快速增长观点。埃克森美孚认为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比2016年增加近40%,年均增长1.3%。认为天然气是未来需求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从2016年的23.1%增至25.7%,天然气将贡献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37.2%,未来七年天然气将超越煤炭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BP的观点则是到204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占比从24.1%增至26.2%,增加2个百分点,天然气将在2025年前后超越煤炭,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两家机构关于未来天然气在一次能源需求中占比(25.7%和26.2%),以及需求年均增速均略有差异(1.3%和1.6%),但是关于天然气大发展的判断则高度一致。

  美国是世界上依靠天然气实现低碳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页岩气革命之前美国的碳排放长期位居全球之首,但自页岩气革命之后这一现象得到彻底改观。页岩气产量自2005年以来迅猛增长,天然气开始大量取代煤炭用于发电,受此影响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于2006年出现拐点,大幅下降。如今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已经接近8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不仅用于发电,还广泛用于工业、商业和化工,成为美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清洁能源。近几年美国国内页岩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4年油气价格大幅回落之后产量也没有下降太多。2016年以来伴随油气价格的逐渐回升,美国页岩气产量重新出现增长势头且带动美国天然气出口,改变了世界天然气贸易格局。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大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借鉴美国经验,在条件具备时或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天然气消费对于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力发展天然气正当时」

  我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更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均天然气消费仅为全球的1/3。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带来不少问题,雾霾频发,环境污染严重,二氧化碳排放已接近百亿吨,去煤化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选择。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目前正在转入中高速增长期,经济结构转型、能源结构优化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大事。近年我国提出的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重大民生工程正是顺应了这一形势需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到202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到10%,到2030年达到15%。若按照能源消费总量60亿吨标煤估算,到2030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规模将达到700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仅2400亿立方米,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发展天然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对待,扎实推进。

  理顺价格机制是确保天然气产业大发展的有效手段。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发挥好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天然气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管制,导致天然气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上游生产资源条件日益复杂,开采难度加大,成本增长,但天然气出厂价格受管制,不能有效地反映成本变化,影响到生产企业的积极性;长输管道门站价没有并轨,居民用气门站价低于非居民用气门站价,价格倒挂现象、交叉补贴现象长期存在;终端销售配气环节价格过高增加了下游产业链的运行成本。

  十八大以来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天然气价格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海上气、液化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以及直供用户用气、储气设施购销气和进入交易中心公开交易的天然气价格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非居民用气价格建立了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上浮20%、下浮不限的弹性价格机制。目前主要问题是居民气价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居民用气平均门站价格1.4元/立方米,不仅低于进口气供应成本,也低于国产气的生产供应成本。由于现行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实行上限价格管理,价格信号不能灵敏真实反应市场供求变化特别是冬夏季节性差异,因此经常出现供需衔接不顺畅现象。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低于非居民门站价,导致实践中居民用气数量成为时常成为上游供气企业与下游燃气公司争论焦点,影响市场运行效率。

  居民和非居民门站价格并轨具备经济条件。天然气目前在城市燃气、工业、发电、化工领域中已有广泛应用,其中居民用气占到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左右。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油价80美元/桶,吨标煤600元售价参考情景下,我国城市燃气消费中的居民用气、商业用气以及交通用气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力在4-5元/立方米,承受力较弱的部门主要是工业、发电和化工。居民用气的价格承受能力较当前的价格水平尚有一定增长空间,因此价格并轨不会带来大的波动,也不会影响到其他部门。总体看来,在当前进口天然气价格总体处于相对低位,国家“管住中间”监管机制逐步落实发力的环境下,实行居民与非居民门站价格并轨正是较好时机。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出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建设也被纳入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结构优化,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需要依赖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需要跨越价格改革关口。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环节较为复杂,环节众多,自2011年推行净回值法定价改革以来价格改革历经近十余载,天然气定价市场化程度日益提升。此次居民门站价与非居民门站价并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今后天然气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罗佐县)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分享到 
来源:能源杂志 时间:2018年7月12日 浏览1155次
  延伸阅读
 天然气成为主体能源还差什么
 天然气将成为我国第三大主体能源
图片   ...更多
龍耀中国 福在舍得
腾龙迎福 华彩东方 舍
龙年品沱牌 万家春意浓
全球首艘LNG双燃料油轮
全球整体制造最长塔器装船
中天合创叉车安全预警系统
中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累产
中国石化海南炼化百万吨乙
 【专题】热点关注  
探索“十三五”能源转型的六大路径
墨西哥为何复制不了美国页岩气的成功
原油市场距供需平衡仅“一步之遥”
《2016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发布
中国内贸船用油市场日渐式微
英国脱欧影响初现 能源企业处变不惊
供需失衡缓解 下半年油价还能攀多高
沙特阿拉伯究竟真正有多少石油储量?
中石油拉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引擎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专题】排行榜  
1
 煤改气:煤炭大市的实现选择 临汾能源转
2
 小颗粒构筑提质增效大格局 从炼油系列
3
 沙特阿拉伯究竟真正有多少石油储量?
4
 赖茅·世界羽联合作纪念酒全球限量发布,开
5
 煤炭主产区去产能进入全面执行期
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
7
 停牌引发374亿收入夭折 汉能薄膜201
8
 英国脱欧影响初现 能源企业处变不惊
9
 论应对低油价的持久战 对中国石油天然
10
 全球煤炭业现危机 美大煤矿破产潮起
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招聘人才  |  法律声明  |  付款办法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石油化工产业协作联盟网 COPYRIGHT @ 2016-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666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资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京ICP备16006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