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记者从中国石油
二氧化碳压裂技术交流会获悉,目前川庆钻探、大庆钻探等
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已在国内常规和非常规区块试验成功,明显减少了对储层的伤害,降低了压裂作业用水和返排液的处理成本。
中国石油组织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等开展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无水压裂技术交流推广,成为低油价下增产增效的一项技术利器。较常规水力压裂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工厂二氧化碳尾气的回收利用。
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技术核心是采用液态二氧化碳代替常规水基压裂液,将支撑剂带入地层形成高导流裂缝,可实现增产改造全过程无水相,是致密油气藏增产增效的法宝,对节约水资源,推动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的效益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超临界二氧化碳拥有神奇的特性,密度接近于水,黏度非常低,接近于气体,表面张力接近于零,可有效解决水力压裂带来的难题。”川庆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长庆分院副院长宋振云介绍。
中国石油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这项技术。1988年,吉林油田引进国内首台二氧化碳泡沫压裂设备,首次实施油层吞吐和二氧化碳助排增能压裂工艺技术。2006年,中国石油在“三低”油气田正式开始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技术探索。十年来,先后收获了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工艺、二氧化碳干法压裂液和密闭混砂装置三大技术系列9项特色技术,并拥有5项技术专利,使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技术成为中国石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创新成果之一。
今年,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工艺在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试验取得新突破,填补了国内二氧化碳干法分层加砂压裂技术的空白。
据了解,国内致密油气藏因低孔、低压、低渗而普遍具有强水锁特征,目前各油田多以水基压裂技术为主,改造的同时存在返排困难等问题,影响了压裂改造和开发效果。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技术作为国内外前沿技术,具有无水相、无残渣、返排快等优点,在减少储层伤害方面优势明显。此外,二氧化碳具有比甲烷更强的吸附力,可置换出吸附于母岩的甲烷,从而提高天然气或煤层气产量,并实现部分二氧化碳的永久埋存。
“与常规水力压裂相比,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增产效果显著,是水力压裂效果的5倍到6倍,就像在致密油气藏储层修了一条清洁快车道,帮助地下油气资源尽快开采出来。”对于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技术带来的增产效果,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总经理孙虎告诉记者。
延伸阅读
“三低”油气田二氧化碳干法压裂的技术探索
川庆钻探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引进长庆区域首套SS2000型高、精、尖压裂机组,配套引进二氧化碳增压泵车和二氧化碳专用管线等关键设备,并成立专门压裂施工队伍。2001年,长庆井下压裂五队首次独立完成
二氧化碳压裂技术服务。2006年,川庆钻探在“三低”油气田开始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技术探索。
川庆钻探2008年立项“密闭混砂装置研制与现场试验”项目,以液态二氧化碳为介质,研制一台容积为5立方米的密闭混砂装置样机,并于2010年11月在姬塬油田的一口油井开展现场试验。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在改进装置设计结构的同时,开始液态二氧化碳提黏技术攻关,开发了特殊的增黏剂、起泡剂及配套工艺技术。
2012年,研发团队开展集团公司级项目“采油及井下作业新技术新装备研究与现场试验”子课题“二氧化碳干法加砂技术”研究。在前期两代样机基础上,国内第一台二氧化碳密闭混砂装置面世。
次年8月,国内第一台二氧化碳密闭混砂装置作为“主角”亮相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先导试验。先导试验成功后,技术人员开始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成熟化研究,并在二氧化碳压裂液体系流变性能、挟砂性能、摩阻测试及评价上有了新认识。
2015年,在国内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二氧化碳加砂压裂施工中,科研人员采用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独立供液,加砂过程首次采用分时分段精确控制,有效防止井底砂堵,并充分验证了超低密度支撑剂在液态二氧化碳中的流动性,开创了国内陆相页岩气无水压裂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