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上下班,你不再开车,而是坐着车刷微信;将你安全送达后,车辆自己滴滴趴活儿去。”11月26日,能源革命与绿色低碳发展高层论坛能源互联网分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继江的一席话,将大家带入到了未来自动驾驶的场景中。
论坛上,围绕
新能源汽车' target=_blank>
新能源汽车未来规划、瓶颈技术、商业模式、政策建议等内容,与会专家展开集中探讨。
专家认为,由于我国汽车保有量仍然较低,且我国现阶段存在治理雾霾的迫切需求,
新能源汽车' target=_blank>
新能源汽车必然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未来数量将达到2亿辆以上。而到2025年,80%的新增汽车将同时实现以下三个条件,即
新能源汽车' target=_blank>
新能源汽车、需要自动驾驶、能够共享。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学院教授郭春林表示,
新能源汽车' target=_blank>
新能源汽车在与燃油汽车的竞争中,正在寻求拐点与跨越,一旦跨过拐点,就会出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政策已在北京等局部形成拐点。
尽管前景光明,但道路很曲折。目前行业发展还面临三大瓶颈,即充电设备卡脖子,电池性能不理想,路线、机制欠缺。跨越式发展也对产学研用一体化提出新需求,理论研究必须与技术开发、产业建设紧密协同,摒弃传统的科学问题与应用技术分开研究的模式。
为进一步加快普及
新能源汽车' target=_blank>
新能源汽车,专家建议重点城市先行试点。比如北京市2017年
新能源汽车' target=_blank>
新能源汽车牌照多于9万辆或占60%以上,争取2020年禁止燃油汽车上牌照,实行燃油汽车单双号限行,基本在2025年至2030年间淘汰燃油汽车。通过试点探索,为全国淘汰燃油汽车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