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首页
资讯 电商 产品 供求 市场 专家库 专题 人物 理事会
招标 文库 媒体 通讯录 推荐 联盟 视频 会展 图片
会员
合作机遇 政策动态 人事变动 科技动态 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天然气·管道储运 物资·装备
工程·建设 非常规资源 替代能源 质量·安全 节能·环保 会员资讯 综合市场快报 液化石油气市场 原油市场动态
汽柴油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开局之年的决胜之战? 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应对低油价提质增效调查(上)
开局之年的决胜之战? 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应对低油价提质增效调查(上)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    我要投稿

 开篇的话

  共和国的油气版图上,居上游的勘探开发举足轻重——

  作为中国石油产业链的高地,它以独有的龙头优势支撑和拉动着中国石油工业半个多世纪的腾飞。

  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半年时间跌幅超70%,创12年来新低,整个石油产业正经历着过山车般最为严峻的考验。中国石油工业感受到了彻骨的严寒,而勘探开发业务更是首当其冲。

  然而,石油行业的度冬之路,远比人们预期更为严峻。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采取破产、兼并、降薪、裁员等手段抵御严寒。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利润创近年来最大降幅。翻开油气勘探开发业务账簿,资源劣质化加重,采收率下降,成本刚性增长,在低油价的倒逼下,石油行业投资降到近10年的谷底。三大石油公司引以为傲的勘探开发板块由利税贡献大户转为亏损大户。

  寒意阵阵,肩头重压。有人担心,石油发展当前遇到的问题,会不会过山车式下滑,重现上世纪90年代的困境,油气田企业能否挺过这场漫长寒冬?

  当前,中国石油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今年,更是我们应对低油价严峻挑战、推进稳健发展的重要一年。如何深入推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36条高质量实施,坚决打赢这场提质增效攻坚战,决定着我们能否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没有思想理念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就无法打赢提质增效这场攻坚战。必须审慎地发问,这些年过去了,我们究竟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哪些发展了,哪些又是被发展了?

  确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们在体量、规模、竞争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破解困局,化解矛盾,关键在于辩证看待事物,厘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前进。

  低油价下,石油经济怎么看,油气发展怎么干,提质增效怎么办?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各油气田企业调研访谈,与一线干部员工、技术人员促膝交流,一起掰着指头算细账,抽丝剥茧挖问题,并力求从不同维度分析油气主营业务发展的困惑和矛盾,试图探求突破瓶颈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及路径。

  即日起,本报推出提质增效基层大调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春寒中的松辽大地,一场沙尘暴铺天盖地,把百里油区团团围裹,让人喘不过气来。

  快步进家,换掉工服,简单擦了把脸,路丹又出门了。清明时分的东北大地,料峭春寒还未退去。顶着风蹬车,比往常更显吃力。不到3公里的路,骑了足足半小时。这是路丹在肯德基打零工的第一个礼拜,她不想因为迟到给人留下不好印象。1小时前,还是在磕头机间穿梭的采油工,现在必须琢磨怎么快点进入快餐店员的状态。油价寒冬,为了补贴家用,以往那些所谓矜持都可以放下。

  然而,石油行业的度冬之路,远比人们预期的严峻。从高油价时期的繁荣到眼下一片萧条,整个石油产业正经历着过山车般的严峻考验。三大石油公司最为骄傲的勘探开发板块都由利税贡献大户转为亏损大户。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大庆油田,开发半个世纪以来,累计产油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利税等1.7万亿元,国家每花100元钱,就有1元是大庆油田创造的。而今却陷入亏损境地。部分油田如果按照目前国际油价倒逼的成本核算,意味着新投入的钻井会在个位数……

  产业链的“蝴蝶一振翅膀”,路丹所在的采油厂就“刮起寒冬的风暴”:工作量下降、收入减少。

  曾经让人欣羡“财大气粗”的油气田,能否挺过这场漫长寒冬?

  保产量、增效益,是独角戏还是二人转?

  有资源,有产量,不见得有效益;没资源,没产量,效益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高油价给我们制造了产量崇拜,低油价让我们厘清了效益认识。避免回到错误观念的从前,放下油价重新高企的幻想,从油气勘探开发规律的本源出发,寻找经济开发的价值曲线。

  3月,大部分处在北方的油田,冬色浓重。

  以往这个时候,采油厂早就应该做好了当年的产量指标和各项预算计划。而今年却一拖再拖,迟迟定不下来。一个原因,产量和效益的矛盾在低油价下让很多人犯了难。

  今年年初在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董事长王宜林深刻分析低油价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时,指出“低油价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现实危机”,要求更加注重能源资源价值,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着力在获取规模优质储量和效益产量上下功夫。这是集团公司在当前严峻的低油价形势下,推进稳健发展、提质增效的动员令。

  有资源,有产量,不见得有效益;没资源,没产量,效益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调研中有一种声音,以往上产、稳产听惯了,现在突出效益,工作中一时不知该怎么抓?在与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基层员工的座谈中,只要聊起产量,他们的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我们队连续3年产量上升,这就是我们应对低油价的底气和信心!”而谈到效益,他们的表情就变得凝重起来。

  也有一部分员工在苦苦思索:油气开发比较特殊,能简单地套在产量、成本和效益的经济公式里吗?勘探开发规律在低油价下与效益导向的经济规律一定会有纠缠,怎么化解?

  一个关于稠油的例子很能说明这种困惑和思考。在某油田,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近一半;稠油不仅开采成本高,而且还卖不上价,管理难度也大,一直在拖整个油田效益的后腿。这个油田一名技术人员说:“如果光从油田自身出发,肯定是1吨无效益的油都不想采。在现在这个油价下,如果单纯想要油田实现盈利肯定是能做到的,把稠油井全关掉,剩下的都是纯效益当量,日子自然好过。”

  那又为何不一关了之呢?

  “与稠油生产特性有很大关系。”以稠油开发见长的新疆油田重油公司油田地质研究所所长郑爱萍说,“超稠油埋藏较浅,原始地层温度大都在20摄氏度左右,但超稠油可流动的拐点温度要达到80到110摄氏度,这就需要向地层持续注入蒸汽,形成高温热场。一个稠油区块动辄几十平方公里,储油层厚度都在十几米,要想地下温度升至拐点温度并常年维持在这个水平,则需要几年时间。而一旦关掉,油层温度会快速下降,很多稠油就变成‘死油’,会把井筒、油层死死堵住。”

  关停容易重启难。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1998年那一轮低油价,许多油田关掉多口油井,产能再没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问题在哪?是开发进入中后期资源劣质化、成本高企与投资回报率下降的矛盾,还是效益中心与产量中心如何平衡的问题?强调以效益为中心,那么我们还要不要追求产量?保产量与增效益,独角戏还是二人转?

  其实,强调产量中心和突出效益导向从来都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吐哈油田早在2014年油价还在高位的时候就设想过,如果国际油价低于效益临界点,上市业务面临亏损怎么办?现在面对“十二五”新增探明石油储量中低品位储量增加的严峻现实,他们陷入更深思考:低品位、低效益原油占比越来越大,怎么办?

  何止吐哈,集团公司各油田经过多年开发,新增探明低品位储量比例已从“十五”期间的不到50%上升到了90%以上。

  对抗资源劣质化下的高成本低产量,赢得效益就像从低产井里捞油一样困难。尽管各有各的难,但各油田都在效益产量的指挥棒下,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资源特点、生产现状等,想方设法“水中捞油”。

  西部油区,天山南北,新疆油气集群在“发展”的大方向上综合考虑产能。

  塔里木桑吉油田开发逾20年,自然地质衰减,稳产形势严峻。为应对低油价的不利局面,桑吉作业区将眼光瞄向低成本且能产效益油的措施中。“按照综合治理、突出效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思路,积极主动挖潜,科学合理处理产量效益的矛盾关系,力保产量与效益相得益彰。”作业区综合部主任陆文忠说。

  吐哈油田聚焦产量结构优化,提出“没有效益的油1吨也不要”,优先投资收益率高的项目,调减资源品位差的区块,加大稀油勘探开发力度,2015年油田自然递减率降低2.5个百分点,增产约4万吨。

  东部油区,从松辽到渤海湾、冀中,在“稳定”的战略导向上加大对老区的低成本开发力度。

  吉林油田对老区产能建设,明确“努力寻找一些‘甜点’‘高点’,优选一批高效聪明井”,对老油田二次开发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合理安排措施和新井产量”。

  冀东油田在别人还在关注措施有效率时,已经先一步考虑到措施经济有效率的问题。“油井措施成本占基本运行费的60%,以往只考虑上措施出不出油,”冀东油田财务副处长黄瑞祥说,“现在要增油,还要增效益油,力争让每吨油见到效益。”

  “产量和效益,从来就不是独角戏,而是相互统一的一个整体。高油价时期遮掩了我们在管理中的粗放等问题,忽略了它们原本相互依存的‘二人转’属性。”这是我们在调研中的整体感受和油田管理者的一致看法。

  避免回到从前,低油价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从思维到管理扭转错误。用吉林油田一名中层管理者的话说就是“低油价适逢其时,倒逼我们涤荡自身的错误理念、粗放管理,让我们退无可退,倒逼我们自我改变、自我提升”。

  高油价给我们制造了产量崇拜,低油价让我们厘清了效益认识。避免回到错误观念的从前,放下油价重新高企的幻想,从油气勘探开发规律的本源出发,寻找经济开发的价值曲线。

  退无可退!与机械、形而上的产量至上观念决战,与地下日渐劣质化的资源决战,与越来越微薄的利润效益决战——这是当下搞勘探开发的石油人无法回避的历史命题。

  花钱是技术也是艺术,要弹性更要理性。放下那可松可紧的弹性,回归到有标准的价值体系,用技术性评估来引导自己的决策,用理性眼光来规划自己的战略。

  与传统只重眼前而缺乏战略的投入理念作战,与追求规模速度的投入方式决战,与缺乏评估、凭经验投资的行为作战。

  钱怎么花、花在哪,是数学还是经济学问题?

  花钱是技术也是艺术,要弹性更要理性。放下那可松可紧的弹性,回归到有标准的价值体系,用技术性评估来引导自己的决策,用理性眼光来规划自己的战略。

  与传统只重眼前而缺乏战略的投入理念作战,与追求规模速度的投入方式决战,与缺乏评估、凭经验投资的行为作战。

  以往一箱油只能跑个单程,现在必须想办法跑个来回。一名吉林油田中层干部的说法颇能说明当下油田手里钱的紧张。

  低油价步步紧逼,让在“投入—回报—投入—回报”经济模式里“回报”越来越少,“投入”越来越谨慎。钱生钱,怎么让有限的钱花出效益,花出最大的价值,已经成为油田管理者最为现实的问题。

  跟投资回报率打交道十几年的一名采油厂总会计师坦陈:“有些犯难,hold不住。”

  “就说我们这个十几人的处级部门,全年的因公交通费也就一万元。”一名东部油田企业文化处负责人说,“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不敢想象的还更多。

  渤海湾,湿冷的海风强劲地吹扫钻井平台,以往大场面的施工现场现在变得有些冷清。

  规模不大、产能较少的冀东油田,为度寒冬,今年想方设法优化投资结构,争取用有限的投入干更多的工作量。

  冀东油田副总工程师冯京海说:“我在油田干了30多年,2016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如果今年能顶住,以后不管有多大风浪,我们都能扛得住。”

  他说的困难是,如果按当下油价计算,确保油田的收益率健康,那将意味着不少项目需要调整。

  冀东还不是最糟糕的。按当前油价,一些老油田可能会出现新井数降到个位数的情况。

  无油不稳,无上不富,油田是长线作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投资额度较大,当下花钱是为三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回报。钱又不能不花,可怎么花呢?尤其是在处处捉襟见肘的低油价时代,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要解答这道题,必须找到一个关键:刀刃。将有限的钱花到刀刃上,钱才有价值。

  刀刃在哪?是勘探还是开发?新区投入大,短期是砸钱,回报期较长;老区投入低,占比少,产量低;新技术处于工业化试验阶段,投入较大但已见成效……怎么博弈?措施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长停井得具有怎样的“活力”才需要投入?

  “不动用不探明,无效益不探明。”塔里木油田勘探事业部经理王清华指出,在当前的情况下,将调整油气储采结构、构建合理开发秩序作为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个说法也代表了很多采油厂长的观点。就是效益导向下,给所有花钱的项目排队。位置靠前的,自然就是刀刃。

  问题又来了:怎么给这些花钱项目排队?怎么判断?谁说了算?如果说以往高油价,谁说了算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投资相对是“富余”的,但低油价时代这就是个紧要问题了。

  渤海北岸,新年以来就弥漫着一种紧张感。

  韩丹,冀东油田陆上油田作业区经济评价室主任。作为这个新成立的部门负责人,她告诉我们,经济评价室负责专职分析措施经济效率等。“我们有一票否决权,没有效益的措施不上。”韩丹说,“权力”大了,但压力更大,得对油田的效益负责。

  同在渤海湾畔、咫尺之遥的辽河油田,也在强化经济评价的主体地位。

  “以前只算勘探开发的账,如今安全环保、节能等所有项目都要过经济评价这个筛子。”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斌说,“筛子眼变得越来越细。”

  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截至2015年7月6日,辽河油田经济评价职能由事后参考转变为事前参谋,一张“效益票”否决了31口井,直接减少风险投入4516万元。

  辽河油田对经济评价考虑的不但多而且细。在单井效益评价系统和投资成本管理系统上,建立“投资、产量、成本、效益”四参数经济评价数据库,对全油田1.6万口油井进行排队,从效益最大、成本最低、盈亏平衡上倒算单井生产,实现从能力配产向效益配产的转型。

  这是经济评价的科学之处,单纯,标准相对单一——根据当下油价测量经济效益。这也是双刃剑,它看到了当下,却可能忽略了长远。

  “技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一名东部采油厂厂长说,“它需要艺术来协调,花钱也是这样。”

  比如安全环保,并不需要经济评价来“掺和”,这是刚性投入的部分。他说,这得感谢新“两法”,保证了以往常被“挤压”的“天字号”工程现在可以获得稳定的投入。

  库车油气开发部作为塔里木天然气主力区,已经连续实现15年无井喷失控事故,低油价下更是坚持“安全就是效益”理念,加大投入,加大自研成果激励力度。

  “低油价下,决不能减少安全投资。”库车油气开发部主任工程师贾国玉说。

  采油厂厂长们开始将“眼前”的注意力部分地分配给“弱势”的投资项目,这个积极的变化,正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冀东油田在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的同时,也瞄准油田的基础工作。冀东油田副总工程师冯京海说,要注意安全环保、科技等那些“眼前很难看见效益的工作”,“不能光盯着刀刃,而忘了刀背”。

  高油价不一定一去不复返,但低油价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可以检视自己的“花钱水平”、修复自己的“消费习惯”。尽管“由奢入俭难”,但要想挺过寒冬,这痛苦的一步必须要迈出去。

  花钱是技术也是艺术,要弹性更要理性。油田要从动辄亿元的花销里解放出来,放下那可松可紧的弹性,回归到有标准的价值体系,用技术性评估来引导决策,用理性眼光来规划战略。

  学会好好花钱!与传统只重眼前而缺乏战略的投入理念作战,与粗放的追求规模速度的投入方式决战,与缺乏评估体系、凭经验投资的行为作战——这是现在的我们最需要学习的经济学。

  必须打破思想的紧箍咒,摸一摸硬成本的底线。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手段,试一试“干毛巾”的湿度。

  思想的突破,让“传统的禁区”越来越小。观念的解放,让“认识的盲区”越来越窄。

  “毛巾已经拧干”,是认识的禁区还是盲区?

  必须打破思想的紧箍咒,摸一摸硬成本的底线。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手段,试一试“干毛巾”的湿度。

  思想的突破,让“传统的禁区”越来越小。观念的解放,让“认识的盲区”越来越窄。

  花钱的事不好办,省钱的事就更难了。

  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总会计师张立业,这几天一直在为今年的成本压减任务犯愁。他扳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完全成本里,折旧和税费、人工是死的、不能动;运行费3.9亿元,有7000万元安全、劳保等成本是不能动的,剩下能动的就只有小修、洗井、水井的1.8亿元和电费的1.4亿元。”

  自预算下来后,他就一直在跟这些数字战斗:哪些地方可以抠,哪些地方可以挪,哪些地方可以减?

  这不是张立业一个人的困扰。从东部到西部,由老区到新区,大部分采油厂总会计师们今年都扛着集团公司开源节流降本增效36条要求,琢磨在“毛巾里拧水”的可能性。

  可是毛巾已被拧了多次,此前不同层级、不同时期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修旧利废、节能节耗等活动,让采油厂已经没有压减的潜力了。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如果还像以往那样,“拧干的毛巾”自然不会出水。

  必须打破思想的紧箍咒,探一探硬成本的底线。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手段,试一试“干毛巾”的湿度。

  顶着巨大包袱的吉林油田在悬崖边上绝地反击,接连放出“改革的大招”,给采油厂放权,在红岗、扶余等几个厂试点,搞承包。

  3月的风旋转着,裹着沙尘,拍打着采油十三队C5班组的值班房。这是扶余采油厂承包改革的基层试点单位。C5班组承包人李文成,浑身透着一股子干练劲儿,“材料费、维护作业费这些费用让我们承包,完成了就给奖励提成,搁你也得起劲儿干。”

  2015年,扶余采油厂以采油十三队为试验田,将承包的产量指标、成本指标、自然递减率等可持续发展指标与采油队的效益挂钩,下放管理权,不再干涉生产。

  在承包改革的带动下,采油十三队2015年承包超产263吨,成本比指标节约100万元。

  总经理张德有设想中的局面出现了,“今年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并全面推开”。

  东部改革风雷激荡,西部创新也风生水起。

  在“两新两高”起家的塔里木,油田物资采办事业部生产服务中心为压减成本,从绩效考核“蛋糕”中切掉40%,用于创新提质增效。员工在激励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二次兜挂法”到“建新作业法”,15项员工“冠名法”自制工具和先进操作法,让万吨装卸作业的综合能耗降低了29.7%。

  思想的突破,让“传统的禁区”越来越小。观念的解放,让“认识的盲区”越来越窄。

  3月末的吐哈盆地,寒意犹在。一场牵涉三个采油厂的机构调整正在稳步推进。

  针对鄯善、丘东和温米三个采油厂生产区域相对集中,同类业务单元生产规模小、能耗大、用人多等实际,吐哈油田将三厂合一。通过优化整合、降低运行成本的一系列举措,力争全年节约油气操作成本超过5000万元。

  一边用改革换压缩成本动能的举措在推行,一边以超常规突破传统的思想解放在引爆。

  折旧折耗,是一块常常被“选择性忽略”的成本大头。在成本构成中,有的油田折旧折耗可超过一半,少的也在30%以上。

  调研中,一名采油厂副总会计师给我们写出了折旧计算公式。他说:“折旧折耗之所以那么高,就是因为油价太低了,经济可采储量下降得太多。很多人认为这是客观的,动不得。”

  他的话戳中了不少采油厂长心里的痛点。持家过日子,都知柴米油盐贵啊。

  扶余采油厂今年初开职代会,只打印一份职代会报告,厂长在主席台上宣读,代表们看屏幕。厂长说:“不是说靠这个能省多少钱,就是想通过这种形式给员工传递降成本的压力。”

  压力面前,冀东油田决定试一试。琢磨做大折旧公式里的分母,不断提高注水效率,完善注水井网,细化开发单元进行油井评价……随着储量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采收率的提高,储采平衡系数显著改善,PD储量逆势上扬。

  经过努力,曾被认为铁板一块的折旧折耗在2015年减少了6亿元。冀东油田用行动摇撼了以往认为不可碰触的部分。

  石油人的“勘探没有禁区”,降本也不应该有禁区。既然已经退无可退,不如破釜沉舟,引戈一击,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破不立。压减成本,需要精细管理、精耕细作,需要开源节流、修旧利废,但更需要革命性的手段、超常规的做法,打破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消除不合时宜的传统和“常态”,敢啃“硬骨头”。

  毛巾里的水拧没拧干,不试一试怎么会知道?一名采油工人说。

  非常之时,待非常之功。与畏难不上、裹足不前的保守心理作战,与经常被漠视的隐形浪费行为作战,与省不出、压不了的思维定式作战——这是我们向艰苦奋斗致敬,必须要上的一节传统课、精神课、时代课!

  提质增效难,是地下资源问题还是地上人员问题?

  企业成本刚性增长、管理粗放低效等问题会于无形中逐渐吞噬效益。这些看似是管理问题,实则也是人的问题。

  这就是整体性冗员和结构性缺员的错位矛盾,在油气田发生作用并在低油价下显性化的结果。它带来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我是真的放心不下,我走后这些井可咋办。”这是一名采油工退休前留下的话。

  一语成谶。一年间他曾管理的油井不但产量下降了一大块,而且部分油井还被迫关停。

  是技术、责任心的问题?一名基层员工的话很能说明问题:“自己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油井产量和效益是领导考虑的事,跟我们啥关系?”

  低油价下,某东部油田好不容易获得与某南方油田合作机会,需要外派机关人员40多人。结果招聘启事发了几轮,却无一人报名。有内部人员透露:“对机关领导来说,除非职务上有所调整,否则不会有人去的。”

  是激励、觉悟的问题?

  一名清醒的员工说,企业成本刚性增长、管理粗放低效、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会于无形中逐渐吞噬效益,这些看似是管理问题,实则是人的问题。

  要想深层次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基层的困惑:我们尽职尽责究竟是为了什么?

  塔里木克拉作业区第二处理厂站长卢庆庆认为,从严管理是为了对自己和工作负责。2015年承包商从不同厂家买来12个弯头,合格率不到10%。他几轮检测严把关,最终承包商找遍市面所有弯头,换了4批才合格。

  一名基层员工的话耐人寻味:“干好工作的关键是热爱它。”不仅员工热爱工作。在市场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企业也要转变观念,在呼喊精神的同时,借用市场杠杆,激励人心。

  新疆油田采油一厂推行的绩效考核改革,在市场化方面积极探索,不仅量化岗位职责和业绩指标,而且以政策激励员工向创效的岗位倾斜。

  这种激励机制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一线的精神面貌。奖金最多能相差5倍,员工抢着干活;班组奖金从按人头到按业绩分配,以往说人少的班组开始抱怨人多……

  激励带来了吸引力,解决了人的动力问题,相对容易。难的是阻力——由于历史遗留造成的整体性冗员和结构性缺员如何解决?

  吐哈油田的一组数字很具有代表性:会战时期,百万吨产量百人管理,如今油气当量不足300万吨,全油田用工总量却超过1.5万,其中后勤及社会服务人员占比超过33%。

  有员工说:“我们单位不缺人,缺干活的人。”

  西部某油田仅财务处就集中了200多人,而基层骨干采油厂不过300余人。当油田优化人员,把一部分人员分流到基层采油队时,不少人跑到总经理办公室哭闹着要求留在机关。

  人员整体富余和局部缺员的结构性错位,在低油价下发生作用并越发凸显。它带来一个个具体问题:工作量的多与少,职务的上与下,机关与一线的进与出……怎么办?

  辽河油田建立“人才蓄水池”,试图从内部模拟市场予以化解。工资总额固定的情况下,作业工奖金系数从2.0涨到3.0,管杆倒运、油管清洗等部分艰苦岗位发双倍奖金。目前这个厂员工年终兑现奖差距已拉大到1万多元。

  这种差异化的奖金驱动直接带动兴隆台采油厂一线岗位从“没人干”变成了“争着干”,一线转岗分流启动初期报了名就可以上岗,如今需要面试、笔试、培训、试用、考核,有一项不达标都会“出局”。兴隆台采油厂厂长范玉平说,管人的核心是管分配,管分配的核心是差异化。

  “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永远不要低估人的潜力和创造力。要调动人,首先是要建立调动人的机制。任何企业都不缺干活的人,缺的是激励人干活的机制。

  寒冬还在继续,油气行业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又孕育着转型升级的无限希望。冷中有热,降中有升,忧中有喜。油气发展,就像太阳下的多棱镜,有光有影,复杂多面。

  “油价下跌,精神不能下跌。”面对万难重压,我们要引吭高歌,用石油大会战的豪情和气概,开拓、开拓、开拓!粉碎一切低油价下的桎梏和羁绊!我们要壮怀前行,用超常规的方法和手段,革新、革新、革新!击穿一切低油价下的重甲和铁索!

  脚就是路,不走永远没有路!走出去,前方就是路!

  (许忠、张舒雅、李妍楠、苏子开、黄祺茗、苏华、高向东、李延平、安凤霞、杨碧泓参与采写

  刘波、张云普、杨文礼、赵天卓、周蕊亦有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分享到 
来源:中国石油报 时间:2016年4月14日 浏览1250次
  延伸阅读
 
 
 
 
 
 
 
 
 
 
 
 
 
 
 
 
 
 
 
 
图片   ...更多
龍耀中国 福在舍得
腾龙迎福 华彩东方 舍
龙年品沱牌 万家春意浓
全球首艘LNG双燃料油轮
全球整体制造最长塔器装船
中天合创叉车安全预警系统
中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累产
中国石化海南炼化百万吨乙
 【专题】热点关注  
探索“十三五”能源转型的六大路径
墨西哥为何复制不了美国页岩气的成功
原油市场距供需平衡仅“一步之遥”
《2016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发布
中国内贸船用油市场日渐式微
英国脱欧影响初现 能源企业处变不惊
供需失衡缓解 下半年油价还能攀多高
沙特阿拉伯究竟真正有多少石油储量?
中石油拉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引擎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专题】排行榜  
1
 煤改气:煤炭大市的实现选择 临汾能源转
2
 小颗粒构筑提质增效大格局 从炼油系列
3
 沙特阿拉伯究竟真正有多少石油储量?
4
 赖茅·世界羽联合作纪念酒全球限量发布,开
5
 煤炭主产区去产能进入全面执行期
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
7
 英国脱欧影响初现 能源企业处变不惊
8
 停牌引发374亿收入夭折 汉能薄膜201
9
 论应对低油价的持久战 对中国石油天然
10
 中石油拉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引擎
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招聘人才  |  法律声明  |  付款办法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石油化工产业协作联盟网 COPYRIGHT @ 2016-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666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资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京ICP备16006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