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LPL58-X55井成功实施一项新工艺,增油直线上升,效果让采油厂赞不绝口。
这项由胜利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防砂所科研人员研发的技术叫“强化
成膜防砂增注技术”,核心是一种强化成膜型控砂剂,该控砂剂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抑砂剂行业领域内的跨代升,项目经鉴定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外价格昂贵且对我国限制
防砂、增注技术是油田效益稳产的重要技术保障,但在开发后期强化开采阶段,储层失稳加剧,严重影响到防砂增注效果,进而制约开发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以一口防砂井为例,采液强度增大了,地层微粒运移加剧,必然会破坏储层骨架,导致产能下降,而且难以恢复,直至关井。
油田注聚后油藏、海上强采区块、大排量提液井等最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对于增注井来说,多采用小分子增注剂,其对孔隙表面的吸附能力弱,只能长期伴注,才能达到稳定驱油的效果,药品使用量大,成本高,长期难以为继。
国外在这方面理论研究先进,已经开发出数种换代控砂剂,井场应用近千口,理论新颖,现场实施效果好。比如威特福德的代表性技术“Zeta电位稳砂剂技术”,两年时间已成功推广应用250多口井,控砂效果自不必说,但其价格昂贵且对我国限制进口。
针对目前国内阳离子聚合物类抑砂剂耐冲刷性能差,有效期短,难以满足提液及防砂后稳产要求等问题,防砂所科研人员自立自强,决心研制自己的“拳头产品”,立项集团公司新领域培育课题“强化
成膜防砂增注技术研究”展开攻关。
强化成膜设计是必由之路
目前较普遍使用的阳离子聚合物类抑砂剂,其抑砂作用方式为单一水溶性膜或冻胶膜,主要不足表现为水溶性膜不耐冲刷,而冻胶膜在储层内易老化,吸附能力弱,有效期不足1年。经过大量调研分析和试验,矛盾集中到分子结构设计上,因为设计原因导致成膜质量差。当前抑砂药剂指标难以满足油田开发储层稳定要求,强化成膜设计是必由之路。
抓住了主要矛盾,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创新进行新颖的分子结构设计,将常用单一水性膜转变为疏水基亲水基并存的双基非水性黏膜。经反复优化最终成型的新黏膜,具有水中即时成膜析出、成膜超薄、耐冲刷、粘附性高的特性,为下一步深化该技术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
最终形成的“强化成膜”技术,通过析出超薄高分子疏水黏膜改变孔隙表面特性,达到了原位固定地层微粒的目的。新成膜技术相当于给疏松油层穿上了一层“防护雨衣”,其耐冲刷排量大于6000毫升/小时,是国内现应用产品的,综合指标超过国外同类型产品。因其充分发挥固相表面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升了主流工艺措施效果。
开篇提到的LPL58-X55井应用该项新技术,措施前日产液0.6吨,日产油0.2吨;措施后日产液飙升到6.7吨,日产油3.1吨,增油超过15倍。
从初期的门可罗雀到现在踏破门槛
“最初效果还没显化时,推广很让人头疼。”防砂所党支部书记、副经理魏涛说,“有时求上门,人家不好推辞,就给一口几乎不出液的井,那意思是,你干不好就自己退了。”
魏涛至今还记得那个电话,一个管理区,勉强干了一口井,效果出来后,急急道歉,要求再加5口井。研发人员说:“新技术水中即时成膜的特性,决定了其不仅适用于防砂控砂领域,在延长油井稳产期、提高酸化效果、地层预处理、防砂失效补救等方面均能广泛应用,而且目前也已经形成不动管柱注水控砂、酸化控砂及与防砂措施配套等多种复合工艺技术。”
临盘油田LPTA1-X24井采用不动管柱套管酸化控砂工艺术立竿见影,措施前日产液4吨,日产油3吨,日产气71方;措施后日产液近10吨,日油6.3吨,日产气150方,实现了日产液、日产油、日产气量的三项翻倍,显示出强化成膜型控砂剂在其它石油工程领域巨大的应用潜力。
新技术一是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低;二是控砂效果突出,单井产能恢复能力强;三是易推广复制,区块效益提升潜力大;四是环保无害,为油田增产增油提供了强力技术保障。当多口井多个区块效果凸显,目前需求成倍增长。
今年以来,新技术已在现场各种应用13口井,酒香还在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