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
独山子石化公司
顺丁装置两条聚合生产线负荷分别保持2.7吨/小时,这是装置投产25年来的最高纪录。乙烯厂橡胶联合车间主任韩小勇说:“自2月起,
顺丁装置两条生产线同时实现2.7吨/小时的高负荷运行,每小时超过设计负荷0.2吨,已经实现增效198万元。”
独石化
顺丁装置1995年开工,2002年扩建至3万吨/年,聚合单线设计满负荷为2.5吨/小时。与国内几家主要炼化企业相比,独石化
顺丁装置聚合反应器最小、产量最低、能耗最高。根据装置工艺负责人肖鹏仪测算,经过多次技术改造与优化操作,产量超过原始设计负荷是可行的。如果将每条生产线的负荷提高到2.6吨/小时,年可增效300万元;提高到2.7吨/小时,年可增效600万元。也就是说,负荷每提高0.1吨/小时,每年可增加效益300万元。
据此,车间相继采取了优化溶剂油精制系统参数、优化聚合进料温度控制、定期检查维修更换后处理设备等措施。尤其对后处理系统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改造后,后处理生产负荷和现场工况对装置生产的影响大幅下降。
根据以往经验,橡胶反应过程中会在反应器中产生挂胶,挂胶积累增多就会制约装置的长周期运行。肖鹏仪说:“只有系统畅通,物料流转速度加快,负荷才能提高。”
针对这一难题,乙烯厂做了两手准备。一是重新梳理生产线检修模板,细化检修全流程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二是建成投用了分子筛,使原料丁二烯和溶剂油中的杂质明显减少,原料质量波动也大幅改善。同时,通过提高聚合釜间管线冲油量,较好地抑制了聚合釜挂胶的产生。
为确保安全平稳,车间重点关注聚合系统出现的操作变动,严格管控聚合进料的温度和杂质波动,减少系统压力、温度波动,稳定聚合生产。
今年2月底,顺丁橡胶装置聚合两条生产线负荷分别由2.5吨/小时提高至2.6吨/小时,经过几天试运行平稳后,提高至2.7吨/小时,聚合反应顺利进行,温度、压力在预判范围内,胶液门尼合格,装置运行平稳,实现开工以来的产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