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装置热量富余,造成消化不良;下游装置热能不足,还需外购“口粮”。如何将两者有效平衡,实现资源价值最优化?
面对难题,炼油二部集思广益、跳出思维藩篱,制定27项百日攻坚创效措施,一体化解决生产“痛点”,为公司增产增效夯实基础。
一体化从源头要效益
“以前1号催化热源比较富余,只能通过循环水冷却的方式消耗热能,增加了装置生产成本。”炼油二部主任黄胜涛说。
2018年底,公司整合成立了炼油二部,催化、气分、烷基化等9套具有上下游关系的装置形成了一体化生产运行系统,不仅带来区域整合的新机遇,也让生产优化有了更多腾挪的空间,为解决困扰多年的生产难题提供了契机。
今年,3号气分装置建成投产,一次开车成功。但由于装置处于过渡工况设计条件,只能采用高成本的蒸汽作为热源,装置能耗高达120千克标油/吨。而且,按照设计发展规划,该装置3年内都需要外购“口粮”补充热源。
一边是热能富余,一边是热源不足,资源正好互补。“整合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要立足于一体化,推动上下游装置联动,发挥1加1大于2的效益。”黄胜涛表示。
他们成立党员攻关小组,研究生产方案,通过流程优化,将1号催化富余热能并入系统供给3号气加,不仅可减少蒸汽44吨/小时,也一举解决了1号催化低温热富余的问题。截至5月底,3号气加装置能耗降为12千克标油/吨,环比下降90%,仅此一项可增效约3400万元。
同样的解题思路还体现在精细生产方面。以前,1号催化装置液化气中的碳五含量不超过1.8%就算合格,现在运行部要求尽量多产“精粮”、“细粮”,让下游装置吃得更好,不仅有效降低了能耗,还提升了装置效益。
一体化从源头盯市场
6月10日,炼油二部班长许亚明正在中控室指导内操,及时调整
MTBE装置反应操作参数,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该装置每月可生产MTBE近3000吨,是公司又一个效益增长点。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套装置已经按计划停工,准备拆除,为即将上马的“大催化”项目提供用地。“创效应该怎么做?就是要打破常规,看得见的效益要抓,看不见的隐形效益要挖。”该运行部党支部书记孔岚算了一笔账。
MTBE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创效空间。
MTBE装置又因疫情原因,计划8月底才能拆除。“这一进一出,正好有了4个多月的空档期,装置和人员都是现成的,只要对流程进行一项改造,就能立即开车复产,产生真金白银!”
为此,该运行部在公司领导的部署和职能处室的指导下,克服困难,改造流程,及时完成两根1000多米管线施工及碰头改造任务,实现
MTBE装置开车复产一次成功,预计年增效约8000万元。
“一体化思维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把目光放长远,紧盯市场,真正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优势。”孔岚表示。
疫情期间,回炼乙烯碳五抽余油是炼油二部的重点创效项目之一。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回炼抽余油与汽油的差价在3000元左右,创效十分显著。该运行部克服施工难度大,操作风险高等因素,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流程改造。目前,装置已具备回炼抽余油能力,达到3吨/小时。
一体化从源头抓管控
6月8日,炼油二部内操文可在监控3号气分低温热系统运行情况时,发现参数有波动,立刻通知1号催化内操加大操作力度,确保3号气分稳定运行,不额外增加蒸汽用量。
“以前像这样两套装置之间的操作调整,需要通过调度协调。现在,运行部实行一体化管理,上下游联动,沟通顺畅。”炼油二部生产主任涂安斌表示。
运行部实行一体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人力资源利用率也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3号气分装置开工期间,炼油二部就抽调了催化和临氢装置的彭雷、李勇等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共同组织了大机组的培训及开工工作。S Zorb装置的工艺技术员甘竟文则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开工的工艺操作优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操作人员之间的轮岗和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岗位的壁垒将被打破,一批具有一体化操作技能的“星级操作员”不断涌现,有效解决了装置结构性缺员难题。
“目前,我们正在从区域整合向专业整合迈进,最终实现管理专业化、操作系统化的目的。”黄胜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