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加工地暖管专用料盈利水平继续保持高位。”近日,
齐鲁石化塑料厂高密度
聚乙烯车间副主任王涛看着“新出炉”的月度报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齐鲁石化易加工地暖管专用料经过8年多的迭代和优化,目前已成为广受客户欢迎的
聚乙烯产品。2019年,在国外进口产品增加和国内产能增长的双重压力下,
齐鲁石化该专用料价格稳定,产销量达到7.6万吨,远超2018年的5.1万吨,市场占有率不降反升,达到40%,成为公司盈利能力最好的
聚乙烯产品。
消除老装置设计瓶颈,开发投用抗静电系统,实现双线高负荷生产
该专用料多项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同类进口产品水平,投放市场初期,就获得了较高市场认可度,产销量持续增长。然而,生产该产品的高密度
聚乙烯装置是一套运行了30多年的老装置,不能完全满足产品生产要求,只能保持低负荷生产。
装置低负荷运行,不仅在产量上影响效益,而且单位产品产量的能耗、人工成本等也居高不下。为此,塑料厂高密度
聚乙烯车间开展了多次高负荷生产攻关,但由于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多次“触礁”,优化效果不明显。
不久,塑料厂第一个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王涛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王涛等15名工作室成员开始围绕提升该装置生产负荷进行攻关。该工作室成员包括高密度
聚乙烯车间负责人、技术员和两个创新班组的班长及主操人员。
他们不断摸索,对装置进行多次调整,并查阅大量文献,最终发现装置产能无法提升的根本原因是设计缺陷,改造后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怎么改才好”?为确定最优改造方案,王涛等人利用工作间隙和业余时间,“泡”在现场收集生产数据、梳理生产流程,并查看相关资料。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他们成功开发出国内技术领先的流化床反应器抗静电系统,并完成高密度
聚乙烯装置聚合B线适应性改造。
2017年7月,聚合B线抗静电系统一次投用成功,该装置聚合B线生产负荷得到提升;经过不断完善,2018年8月,聚合B线生产负荷进一步提升,实现高负荷生产。
“仅有一条生产线高负荷生产只是阶段性胜利,让两条生产线都实现高负荷生产,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高密度
聚乙烯装置拥有聚合A、B两条生产线,王涛又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聚合A线适应性改造,实现双线高负荷生产。
让两套己烯精制系统“并联”运行,解决己烯消耗量增加难题,平稳运行为拓市扩销打基础
然而,双线高负荷生产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简单的算术题。乙烯是该专用料主要生产原料,己烯是辅助生产原料,装置改造后,己烯原料消耗量大幅增长,导致装置易出现生产波动。
“己烯精制系统设计能力已不能满足己烯精制要求。”工作室成员、精制单元技术员张晓霞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给出可能的问题原因。
王涛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己烯精制系统运行能力有上限,超过上限,己烯原料精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严重时会引起生产波动。于是,他开始琢磨如何提高精制系统运行能力。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造精制系统,但改造需要时间,影响该专用料产量。
能不能在不停运系统的情况下增强效果?王涛和其他工作室成员反复推敲和试验。最终,他们决定将两套精制系统运行模式由原来的“一用一备”改为两套系统“并联”运行,延长己烯原料在精制系统内停留时间,增强精制效果。
该方法不需要停工改造,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在“零”投入的情况下,精制系统精制效果大幅增强。
2019年,在公司技术部门和化工销售公司协助下,
齐鲁石化易加工地暖管专用料产销量不断增加,市场份额逐渐增长,经济效益良好。
更换老旧管线,解决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精心“打磨”提升产品质量
“将产品做成精品、赢得市场和客户,产品质量是关键。”王涛带领工作室成员反复推敲质量优化方案,精心调整指标参数。质量优化方案确定后,他们还向一线班组长征求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完善。
为确保优化方案收到预期效果,王涛等人为高密度
聚乙烯车间一线员工授课,并结合员工当班期间实际生产情况,讲解具体操作、事故处理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知识。同时,工作室成员两人组成一组,不分昼夜跟班指导一线员工调稳、调优生产参数,精细控制生产流程,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19年3月,该专用料出现质量不稳定问题,该工作室立即查找资料,指导班组人员调节水温等参数。“降水温效果不理想,调负荷也不是很管用”,排除水温、负荷等方面原因后,他们决定更换聚合A线不锈钢造粒输送管线。
聚合A线造粒输送管线是用了20多年的老管线,现有管廊管线密密麻麻,更换施工难度很大。为此,工作室成员董启彬带着设备员周延凯到现场勘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工作室成员李自营协调生产部门争取造粒线短停时间,为管线安装创造条件;车间安全员迟建明对照施工方案,现场查验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落实安全措施……
2019年4月26日,他们仅用了8个小时,就完成管线更换。新管线投用后,该专用料质量不稳定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