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首页
资讯 电商 产品 供求 市场 专家库 专题 人物 理事会
招标 文库 媒体 通讯录 推荐 联盟 视频 会展 图片
会员
合作机遇 政策动态 人事变动 科技动态 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天然气·管道储运 物资·装备
工程·建设 非常规资源 替代能源 质量·安全 节能·环保 会员资讯 综合市场快报 液化石油气市场 原油市场动态
汽柴油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谈能源:构建多能融合的能源体系刘中民
专家谈能源:构建多能融合的能源体系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    我要投稿
    “长期以来,我国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内的能源系统在不断发展,但由于各能源分系统相互独立,未能协调发展,产生了一些局部矛盾,整体效率并不高。”近日,在第一届全国钢铁与能源化工行业协调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如是说。

  在刘中民看来,目前我国这种“九龙治水”的能源发展格局已不能适应“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总体发展要求,亟待探寻出一条能源系统之间互补及耦合利用的新道路,破除能源系统板块分割、互相独立的体制壁垒。

  现有各能源体系目标一致,但并没有“合并同类项”

  受限于资源禀赋特点,当前化石能源仍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体。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37.7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占比69.1%,同时非化石能源生产占比逐年增加,已成为世界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第一大国;2018年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59%,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4.3%,这一比例预计在2030年达到20%。

  “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所有这些能源的目的都是向用户提供电力、热能以及油品和化学品,虽然目标一致,但是并没有‘合并同类项’,仍是孤立的各能源分系统。”刘中民表示,“我常开玩笑说,挖煤的不管发电,发电的不管上网,上网的不管电价,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能源体系。”

  因此,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产生了一些局部矛盾,煤炭多用于发电且利用率低,同时缺乏新技术支撑,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石油资源短缺且油品质量不高,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难以提供化工基本原料,严重制约下游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网率低,难规模化利用,水能、核能相对过剩等。

  “原则上要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要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比例增加可再生能源就可以弥补,因为利用方式不一样;既要鼓励清洁、可再生能源,但同时又要在国家的整个能源结构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就牵涉到怎么设计各能源系统之间关系的问题。”刘中民说。

  急需突破能源互补及耦合利用的核心技术

  在刘中民看来,我国现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与核能5大能源类型之间,存在通过相对优势的互补融合、对冲消除各种能源种类劣势、形成整体优势的发展需求和巨大技术创新空间。

  “我们的思考是化石能源这块要优化,实现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应该统一考虑,交叉耦合替代,原理上是可行的。”刘中民说,以化石能源为例,煤化工大多属于低碳分子重构的放热过程,石油加工属于大分子裂解的吸热过程,两者的耦合不仅可以大幅提高能效,也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

  刘中民进一步表示,在清洁能源领域,水能、风能、光能、地热能以及核能之间,可以通过大型储能技术实现电和热的高效利用;另外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制取的氢,可以补充煤化工之所缺,也可以与二氧化碳通过催化耦合而制取油品和大宗化学品,实现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耦合,总体上实现碳减排。“多种技术的结合可以因地制宜地形成低碳化清洁能源供应系统,促进能源消费革命。”

  在刘中民所畅想的新型能源体系中,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将部分替代化石能源供电、供热,并通过富余电力生产氢能,为交通燃料生产、化工品合成提供氢源;化石能源将通过物质转化,满足交通燃料、化工品、焦炭、电石、新型碳材料等产品生产需求。而要构建这种低碳化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体系,关键在于关联各分系统的核心技术突破。

  “区域的能源体系多了,就构成了全国的能源体系”

  目前,我国在煤化工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正处于完成工业示范并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但在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上,一些关键技术仍需突破。
  据悉,中国科学院为了加强能源研究的力量,已把不同能源领域的接近20个科研单位联合起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以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创新,做关键技术的突破与示范。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达40多个,其中近30个是工业示范项目。

  “技术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突破之后,我们才能构建技术应用的网络,才能进一步做战略分析和研究。最终我们要做一套国家能源决策的技术支撑体系,把所有与能源相关的技术都编到数据库里,使不同能源之间通过技术可以连在一起。做能源规划时,可以对比能效、二氧化碳排放、经济效益,优选方案。”刘中民表示。

  鉴于我国复杂的能源应用场景,很难有一种通用的模式去实现多能融合的新能源体系构建,因此刘中民表示,可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能源区域,通过具体区域场景的分析、综合性的示范,研究技术之间怎样合理搭配和有效优化。“区域的能源体系多了,就构成了全国的能源体系。”

  据介绍,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目前已选定了山西大同、陕西榆林、甘肃武威、青海西宁4个各具特色的典型区域做能源综合利用的示范。“大同有煤、风电、光伏,是中国典型的能源区,资源很多;榆林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煤化工基地,区域内还有石油、天然气、风能、光伏,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

  另外,大连计划投资35亿元建设大型储能项目,用作城市电力调峰,这套系统今后若和核电以及鞍钢周边的工业、沿海的风电结合,未来将是新的示范形式。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分享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时间:2019年8月22日 浏览870次
 精彩导读
 “双碳”目标下液化石油气深加工企业何去何从? 2022年9月14日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契合“双碳”目标要求 2022年4月20日
 顶层设计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磅利好 2022年4月20日
 鼓励探索多种技术路线 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6日
 杨为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18日
 孙焕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18日
 以解决核心问题为导向推动油气勘探新突破 2021年6月21日
 加强基础研究 努力实现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自主创新 2021年6月18日
 打造低成本技术优势 加快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突破 2021年6月15日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中民 2021年5月8日
 吴凯丰荣获“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21年12月30日
 刘中民荣获首届京博科技卓越奖 2021年1月13日
 李国辉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21年1月13日
 膜工业:为众多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2021年1月6日
 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互促 2020年5月28日
   最新加入专家  
姓名 性别 职称
邱东明 正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
余洋 高级工程师
王勃 高级工程师
姜松奕 高工
白江坤 高级工程师
李小兵 工程师
王小斌 高级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刘宏宇 高级工程师
罗克钦 高级工程师
马玉山 高级工程师
   专家人气排行榜  
排名 姓名 性别 职称
1 黄维和 教授级高工
2 高雄厚 教授级高工
3 熊春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4 张义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5 廖广志 教授
6 张义军 农艺师
7 李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8 罗健辉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9 付兴国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0 王德民 高级工程师
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招聘人才  |  法律声明  |  付款办法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石油化工产业协作联盟网 COPYRIGHT @ 2016-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666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资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京ICP备16006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