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理事长单位:佘喜春 |
公司介绍 |
湖南长炼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曾用名: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6年1月,是由原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研究院整体改制成立的技术开发型企业,法定代表人佘喜春。公司坐落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化工产业园长炼片区,公司员工218人,科技人员占80%,硕士及以上36人,其中博士6人。
长炼新材以技术研发为主要业务,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工作。已成功实现工业化的技术有近二十项,包括应用于重整生成油、航煤、直柴等的高效液相加氢技术,高活性载体催化裂化催化剂制备技术,石化污油环保处理技术,苯酚甲醇烷基化生产邻甲酚技术,宽馏份煤焦油加氢技术,全馏份粗苯加氢技术等,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长炼新材作为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术研发创新团队,目前本科以上员工占总人数54%。拥有各类完善的从小试、中试到工业放大的实验装备及大型分析仪器,并建有80亩成果转化基地。公司建有多个产学研平台: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国家地方工程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湖南省石化材料工程实验室(省发改委)、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2019年综合评估中获优秀)。建有为区域内外企业提供研发及检验检测等的服务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工信部)、湖南省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省发改委)、中石化中南地区三剂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湖南省省委组织部、人社厅、科技厅、经信委联合授予)。
长炼新材曾经作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国产化攻关基地,是国家及行业的技术攻关单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3项,国际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转化21项新技术新产品,以技术为纽带孵化了8家新型化工企业(4家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解决(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
长炼新材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重大专项、中石化重点研发项目等,并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两个平台上与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大型民企、中小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
工作经历与成果 |
1985-7~1995-6开展重整催化剂研制工作,与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展“重整催化剂国产化研制”课题,开发出CB-6、CB-7两个牌号的重整催化剂。“CB-6低铂铼重整催化剂及工艺技术”于1989年获得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国家级优秀新产品奖。“CB-7铂铼重整催化剂及应用工艺技术”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6~1998-2在汽油脱硫醇领域开展开发工作,承担“TSH-1无碱脱臭固定床催化剂研制”项目,并成功实现工业应用。获得长岭炼油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1~2012-12在煤化工、精细化工领域开展技术开发,开展了“顺酐加氢生产丁二酸技术”、“ 全馏分粗苯加氢生产苯系芳烃技术”“宽馏分煤焦油加氢生产清洁燃料技术”“ 苯酚甲醇烷基化合成邻甲酚技术”等多项课题研发。用粗苯加氢技术、邻甲酚合成技术孵化出2家化工企业,建成两套万吨级工业装置,实现产品的规模生产和销售。“宽馏分煤焦油加氢生产清洁燃料技术”入选国家十二五能源支撑计划项目。
2010-1~至今,开展新概念炼厂技术开发,开发成功“FITS加氢系列技术”、“原油膜强化脱盐技术”。FITS加氢技术已在多家炼厂应用于重整生成油加氢、航煤加氢中,并继续开发在柴油质量升级、重油加氢处理(渣油、回炼油、油浆)、煤焦油加氢以及化工过程加氢中的应用,有些已经完成中试进入工业设计阶段。原油膜强化脱盐技术已在长炼800万吨/年装置中应用1年多时间,为炼厂增效800多万元。
2012-1~至今,承担1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湖南省重大专项。 |
分享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关于【佘喜春】的信息 |
|